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组织起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之源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组织起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之源。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深入分析中华民族怎样组织起来、为什么能组织起来及其现实启示,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还能为我们凝聚磅礴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经验与智慧。

组织起来构建了全民族抗战的坚固体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尖锐地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伟大的抗日战争唤醒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华民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激发出无坚不摧的勇气和力量。

在政治组织方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涵盖了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利益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三三制”政权,广泛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投入抗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上得到了具体体现,巩固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基础。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正式成立,为各抗日党派、团体的代表提供了一个公开发表意见并相互交流的场所,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各民主党派积极投身抗日,如中国民主同盟积极组织成员开展抗日宣传、募捐等活动;中华职业教育社利用自身影响力,动员各界人士为抗战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

在军事组织方面,中国军队根据战争形势和自身特点,构建了灵活多样的作战体系。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形成了两个战场夹击日军的战略态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充分发挥游击战争优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人民军队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地雷战为例,仅1943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民兵就利用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2800余人。同时,人民军队注重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将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这些根据地成为坚持抗战的稳固后方和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这种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军事组织体系,有效发挥了中国军队的优势,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经济组织方面,全国建立起全面控制国民经济运转的战时体系,沿海沿江地区的一批重要工厂企业陆续向内地迁移,加速了工业基础落后的西南、西北大后方的经济发展,对坚持抗战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各根据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少了封建剥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生活,激发了农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军民生活。1943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发表《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组成劳动大军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启发了劳动群众的政治觉悟,推动了群众组织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民众组织方面,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城市,广泛发动群众,组织起各种抗日团体和组织。在农村,建立了农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组织,动员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到1940年,仅晋察冀边区就有各种抗日团体成员130余万人,其中青年抗日先锋队队员达10万余人,他们承担了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山东根据地的妇女救国联合会组织广大妇女做军鞋、缝军装,仅1943年就完成军鞋150万双、军装50万套。在城市,工人阶级通过罢工、怠工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经济掠夺,同时组织起来为抗战提供物资生产和运输支持。各地的学生纷纷成立抗日宣传队,深入街头巷尾、农村乡镇,通过演讲、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各种抗日救亡协会,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战提供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援助。世界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起来,建立抗日救国团体。华侨为祖国抗战捐献财物,数额巨大,形式多样,他们还组织慰问团、救护队等各种归国服务团参加抗战,充分体现了广大华侨的拳拳赤子之心。各类抗日团体将分散的个体力量凝聚成强大的抗战洪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走向失败和灭亡。

中国共产党是组织起来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维护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沉重代价取得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所以能够唤起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民族立场、正确的政治主张、卓越的斗争智慧和坚强有力的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最大限度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制胜法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和全国人民愿望,立即发表宣言,作出决议,率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5年,我们党相继发表《八一宣言》《抗日救国宣言》等,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七七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坚定地为民族利益而斗争,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与国民党谈判,并送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辟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对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深感振奋,并以不同形式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发展抗日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反共顽固势力的方针,在坚持与国民党团结抗日的同时,对其反共投降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和模范行动是组织起来的行动指南和坚强保障。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1938年,毛泽东总结全民族抗战开始以来的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著名演讲,系统阐明了党关于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指明了必须坚持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提出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出完整论述,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清楚看到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前景,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胜利信心,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广大共产党员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为人民利益献出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当时,中国共产党虽然还没有掌握全国政权,但是提出并实行了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和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民族意识觉醒,成为组织起来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基石,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丰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凝聚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国共产党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不仅象征着文明时代的开端,更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1937年清明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同时派代表进行祭拜黄帝陵活动,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号召“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文化教育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资源,创作了大批剧目、影片、歌曲等优秀作品,成为唤起民众、组织民众的精神食粮。比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等文艺作品,以激昂旋律激发全民抗战热情。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公里南迁办学,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火种。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精神,是激励民众团结组织起来坚持抗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组织起来铸就抗战胜利丰碑的时代启示

在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国人民以超越想象的坚韧与智慧,将分散的个体力量汇聚成抵御外敌的钢铁洪流。这种全民组织起来的伟大实践,铸就了抗战胜利的丰碑,也为今天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和深刻时代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凝聚共识的根本保障。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成为团结全国人民抗战的中流砥柱,正是这种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才使得各阶级、各党派放下分歧,共赴国难。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正是团结协作的关键保障,才能将分散的力量汇聚成强大合力。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凝聚群众的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群众组织起来的强大凝聚力量。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责任,才能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共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成为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纽带。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责任担当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够真正组织群众,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爱国精神成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激发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昂扬的斗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力量。

(作者:王炳林,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