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外”的生活并非个人“自留地”,而是检验党性修养、考验纪律底线的重要考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年轻干部更应主动作为,在八小时外筑牢思想防线、规范言行举止,真正做到行有所止、心有所畏。
“平面镜”自照:立身端正,方得始终。年轻干部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中,应始终保持清醒认知,把自己当作一面 “平面镜”,如实映照言行举止,不遮掩、不扭曲。年轻干部需要有高度的自律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自觉将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在社交场合、休闲娱乐还是家庭生活中,都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做到慎独、慎微、慎初。例如,避免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输送等,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为社会树立榜样。
“显微镜”见微:剖析小事,洞察隐患。年轻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往往始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把身边事当作“显微镜”,就是要善于从日常细节中发现问题、防范风险。有的干部对熟人的“小恩小惠”来者不拒,认为“无伤大雅”;有的在朋友的怂恿下参与小额赌博,逐渐陷入泥潭。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年轻干部要提高自身敏锐性,对身边的异常现象保持高度警惕,从小事小节中洞察潜在危机。同时,要善于从他人的违纪案例中汲取教训,把别人的“故事”当作自己的“教材”,以“显微镜” 般的细致,排查自身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放大镜”明察:聚光舆论,兼听广纳。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的网络时代,年轻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一条不当的朋友圈动态、一次违规的应酬场景,都可能引发公众质疑,甚至演变成影响恶劣的舆情事件。年轻干部要主动适应“放大镜”下的生活,将舆论监督视为成长的助推器。一方面,规范网络言行,谨慎使用社交媒体,不随意发布与身份不符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放大”的聚焦下以清者自清的底气回应关切,主动倾听群众声音,虚心接受舆论批评,把群众的 “吐槽” 当作改进的方向。通过舆论这面 “放大镜”,及时发现自身的细微问题,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锤炼作风。
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既需要组织的严管厚爱,更离不开自身的主动作为。把自身当作“平面镜”,方能在自省自警中筑牢思想防线;把身边事当作“显微镜”,方能在见微知著中防范风险隐患;把舆论当作“放大镜”,方能在众声喧哗里校准行为坐标。年轻干部才能在八小时外行稳致远,成长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时代栋梁。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人民政府 陈伟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