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在群众所盼中书写满意答卷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是改革“向民而行”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当执好“三问于民”之笔,在“问需”中找准方向,在“问计”中凝聚智慧,在“问效”中检验成效,真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心上、落到实处,将人民的期盼化作改革的方向和力量,交出一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满意答卷”。

迈开步子“走出去”,在“问需于民”中锚定改革航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民意,群众的需求是改革最根本的动力。广大党员干部需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进百姓家门、坐到百姓炕头、用心倾听百姓心声。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赢得民意,掌握最真实、最鲜活、最接地气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更要“心入基层”,说群众语言、讲贴心话、办贴心事,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零距离。这样,才能精准识别群众的痛点堵点,厘清制约发展的关键难题,使改革举措有的放矢,避免“拍脑袋”决策和“一刀切”落实,让改革航船始终锚定在回应民生关切的正确方向上,在奔赴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乘风破浪。

敞开大门“请进来”,在“问计于民”中凝聚发展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破解改革难题、推动社会进步的“金点子”往往就在其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搭建起“意见直通车”,通过民声热线、群众信箱、座谈走访等方式,广纳民智、集聚民力,把基层实践的丰富经验转化为推动改革的有力支撑。同时,要走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学习平台等媒介,开设建言专栏、民意调查、实时留言等功能,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把改革变成全民共识、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过程,让民生政策在“改革依靠人民”的深厚土壤中开花结果。

俯下身子“面对面”,在“问效于民”中检验改革成效。改革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须将评判的标尺真正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成为政策落地、服务供给最权威的“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坚持结果导向和群众导向相结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志。要主动放下“官架子”,倾听逆耳之言,敢于直面群众的不满和质疑,以“闻过则喜”的胸襟、“知错就改”的诚意和“改就改好”的担当回应群众关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即知即改、真改实改,以实打实的成效赢得群众口碑,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同时,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群众代表反馈制度,推动形成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判的改革闭环,让改革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中完善。

(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 范倩倩)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