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针对查摆问题开展“回头看”,从细处着手,深入再梳理、再分析问题清单,紧盯不放抓整改,确保问题查得准、找得实、改得透,使学习教育成果能够经得起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作风问题常发端于细微之处,“回头看”要见真章,关键在于破除问题查摆的“模糊叙事”。若只将各类违规问题标注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笼统标签,无异于隔靴搔痒,并不能触及问题根本。对此,要坚持“靶向聚焦”与“开门整改”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力量“解剖麻雀”,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深度核查,锁定具体人、具体事;另一方面,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知情者用具体事例“点题”“画像”。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密切干群关系,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疾作为整改的优先项和突破口。只有找出真问题,才能够真正对症施策、靶向纠治,防止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
作风建设绝非“一阵风”,“回头看”的深层价值正在于将集中教育成果淬炼为日常治理标尺,要以“回头看”为支点撬动长效建设。通过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将其梳理的典型问题清单转化为基层作风观测点常态化扫描目录,对文山会海反弹、调研扎堆回潮等精准预警;强化整改回溯机制,把销号问题纳入季度复核必查项,通过群众反向测评、交叉验证杜绝纸面整改。要深刻认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盘根错节、相互渗透,一个领域的问题极易滋生蔓延侵蚀全局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将“回头看”的集中行动深植于日常治理的探头、标尺和引擎之中,唯有如此,清风正气方能真正长“实”于肌理。
面对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作风顽疾,单兵作战往往力不从心。要着力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作战格局。针对跨领域、跨层级的作风顽疾,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线索移交、联合核查与整改督办,形成“问题共研、责任共担、整治共推”的合力。尤其要发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督查审计等部门的专业优势,拧紧责任链条,对系统性、隐蔽性问题进行“联合会诊”,确保不留死角、不存盲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才能确保学习教育不虚、不空、不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作风根基,守护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肌体健康。
以“回头看”深查彻治,贵在“真”、重在“实”、成在“常”。唯有秉持这份真查实改的决心、锲而不舍的韧劲、融入日常的自觉,方能不断涤荡沉疴积弊,滋养清风正气,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砥砺前行中,永葆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凝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人民政府 王冰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