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这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践要求。人民群众作为“阅卷人”,对学习教育成果最具评判资格。要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纳民意、破解民忧,答好开门教育“必答题”。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必须打破“体内循环”,敞开大门听民声。实践证明,通过设置民情热线、开展“微调研”、组织“百姓评议”等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找准作风问题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要秉持“拜人民为师”的自觉,放下身段、深入基层,用“小板凳”工作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既听点赞声,更重批评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闻过则喜”的胸襟对待。对合理诉求,建立“挂号销号”机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真正让群众意见成为作风建设的“指南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衡量学习教育成效,关键要看解决了多少民生难题,带来了多少民生实惠。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针对基层反映的“指尖负担”问题,开展“减群瘦身”行动,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对群众诉求实行限时办结,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的工作闭环。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气象,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群众监督,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要建立“阳光整改”机制,通过定期公开整改进展、组织群众评议团、开展“好差评”测评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带着“坐不住”的紧迫感倾听民意,怀着“等不起”的使命感纾解民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自己的“履职清单”。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以“群众笑脸”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让作风建设的成效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
广大党员干部要抓好开门教育,始终敞开大门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让百姓的”心头事”变成自己的“手中活”,真正把群众期盼的“呼声”转化为点赞的“掌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密切血肉联系,以优良作风推动事业发展。(艾大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