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一新天地阔,把人民城市从蓝图愿景转化为治理实景,亟需以系统思维谋篇、以绣花功夫落笔,塑造提升现代化人民城市新境界。
规划要“留白”,为城市未来预留生长空间。城市如同有机生命体,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呼吸与生长的弹性空间。“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实质上是一次空间治理观的升级,从“一次性填满”转向“长周期留余”。上海在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将复兴岛列为“战略预留区”,原则上不得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新建,为打造“顶流岛”的无限可能奠定基础;杭州在钱塘江两岸预留战略留白区,同步发布“弹性用途清单”,允许重大科研、文化、赛事等功能“插花式”进入,让静态留白转化为动态产出。“不要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情”,唯有在规划中主动预留弹性,城市方能以时间换空间、以留白赢未来。
建设要“织补”,为城市肌理缝合功能要素。城市如锦,一针一线皆需匠心;建设若绣,一丝一缕总关民生。城市建设并非在纸上描绘,而是在既有城市肌体上审慎“动刀”。“织”的是产业与生活的接口,贵州“村超”、江苏“苏超”、浙江“浙BA”等体育赛事串珠成链,一场球赛带火一座城,既撬动区域消费,又凝聚市民认同。“补”的是设施与自然的缺口,广州永庆坊“修旧如旧”,在微改造中让百年骑楼重焕新韵,广府文脉得以延续。事实证明,尊重历史基底、弥合功能断点,比“颠覆式”重建更能保鲜城市温情。
治理要“通透”,为城市运转打通脉络梗阻。现代化治理的要义在于打破“九龙治水”,让信息、资源、服务在条块间顺畅流转。“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信息孤岛”次第破壁,“数据烟囱”逐一拆除,企业开办、新生儿落户、二手房过户等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企业和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通透的治理,就是要让城市的每一个井盖、每一盏路灯、每一条斑马线都变成可感知、可反馈、可改进的城市神经元,让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主体都能积极参与、贡献智慧,最终汇聚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洪流。
城,所以盛民;民,乃城之本。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历史耐心抵御短期冲动,以系统思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以数字技术赋能精治、共治、法治三大环节,把“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愿景一笔一划镌刻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肌理,让亿万人民在自家门口遇见更美好的未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干部 俞晨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