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山西朔州,筑开放大门、绘产业锦绣,以审批集成提速、执法阳光规范、数字赋能升级,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加强能源优势产业对接,做大做强互利共赢蛋糕。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朔州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展现出塞上绿洲新时代风景如画的高质量发展新景致。
奏响煤与光的传奇乐章
朔州市平鲁区,是引黄河水流经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一座中外合作经营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诞生成长壮大的地方,更是抗日女英雄李林牺牲战斗过的地方。如今,这片被热血润泽过的土地正在发生着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巨变,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里煤与光的传奇故事,则广为世界惊奇与称赞。
在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两面高山拥抱的开阔地带,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能源新城。环顾四周,全是拔节生长的现代化厂房。原先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产业创新谷,煤、光、电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和强引擎。
三一集团是全球工程机械龙头,福布斯全球企业500强,有装备制造业、光伏等主产业。三一集团大型机械装备制造、单晶硅等朔州企业就坐落在这里。这个在新能源风、光、电等领域有独特建树并在全球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在2023年与朔州握手以来,以惊人的朔州速度在塞上绿洲这片热土上从诞生孕育到脱颖而出,从项目洽谈到项目落地再到短时间内达产达效,谱写了一曲转型创新的传奇乐章。
走进这座现代化企业,长方形的整体结构中分布了5GW单晶项目,5GW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2GW组件生产车间,银灰色的生产厂房犹如六艘破浪前行的巨舰,稳稳地锚定在大海上。进入车间,巨型的圆筒单晶硅生产设备与智能化操作平台,车间内寥寥几位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点击着屏幕键盘。这里的一切,闪烁着新时代产业生机勃发的光辉。就是这样一座现代化企业,犹如一只凤凰从美丽富饶的珠海之滨跨越山海落在了塞上绿洲。这个给朔州带来多方面效益的企业,于2023年7月28日签约到9月28日正式投产,创造了81天签约,62天完成建设并投产的朔州速度。
2025年6月28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一个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重卡项目在朔州平鲁区正式落地建设,年产能达2万台,预计2026年底全部投产,年产值超100亿元。朔州这座传统能源大市以“签约即开工”高效模式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中迈出稳健步伐。短短3年间,朔州市平鲁区与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集团6次深度合作,从光伏产业到新能源汽车,一项又一项硕果,正是朔州视营商为发展命脉,企地双方双向奔赴、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的结果。在平鲁西北部的阻虎等乡镇农村,光伏与风电的交响,鲜艳的红山荞麦与万亩向日葵之间的露营基地,营商环境的优化激发出各领域创新的火花。
这里的党员干部用业广唯勤,夙夜在公的敬业奉献建功新时代。朔州市委书记王帅红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必须统筹谋划、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整体质效。提出打造六个环境:一是打造“竞争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打造“投资更安全”的法治环境;三是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四是打造“品质更优良”的人文环境;五是打造“支撑更有力”的要素保障环境;六是打造“市场更开放”的外资外贸环境。
朔州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扎实。就在不久前,朔州市平鲁区与环渤海区域经济体进行对接,推动环渤海区域与朔州加强合作,引荐更多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落地,助推朔州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平朔集团是中国中煤核心企业,是我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中外合作经营项目,登记注册中国第1张中外合作企业营业证书,1987年9月10日建成投产,以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快节奏“三高一快”的“平朔速度”推动我国煤炭露天开采水平一步跨越三十年,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座举世瞩目的大型企业就坐落在朔州市平鲁区。
在平朔4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平朔与朔州市深化合作、同向而行、协同发展,在“平朔速度”的传承和带动下,凝聚形成了勇立潮头、善为人先的平朔改革开放精神,创造了合作共赢的良好成果。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809.3亿元,累计生产原煤19.7亿吨,外运商品煤15.8亿吨,缴纳税费1142.9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发展、带动行业进步作出了贡献。
2022年6月,平朔又一重大项目平朔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启动。朔州为此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建立起了良好模范的工作推进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堵点、难点问题,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常态化深入平朔公司进行调研指导,经常性解决推进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接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市发改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局等单位部门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主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提升服务保障质量。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朔州出台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若干措施,提出引育产业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鼓励朔才回乡和开展柔性引才等举措。围绕资源禀赋建设能源学院,不断畅通引才聚才渠道,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符号,朔州针对煤、电、奶、瓷、农牧等特色产业,积极为民营企业赋能输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近年来为域内超牌、晋坤、北新建材等20多家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争取到省级技改资金、战新产业奖补资金、制造业设备更新奖励等各类资金5213万元。2024年又为三元炭素、中大科技、超牌、雅士利、优尊陶瓷争取到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9491万元。2024年朔州市争取到设施畜牧业贴息资金1423.5万元。今年,全市已争取到中央资金920万元专项用于秸秆利用,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1.47亿元用于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粮改饲等。广泛开展入企精准帮扶,安排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开展入企服务,对企业享受留抵退税等政策进行宣介解读、专业指导,做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这也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针对企业具体融资需求,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协调银行机构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乐哈哈的笑脸,热乎乎的心,那些横亘在政企之间的烦心事在营商的诗和远方里迎刃而解,减少内耗,排除纷扰,修好心态,朔州的党员干部们把家国事扛在肩上,蹄疾步稳地专注高质量发展,以营商的暖城之风吹出了五彩缤纷的多彩世界。
至诚万里瓷韵长
朔州怀仁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基地,这座始于春秋,兴于辽金,盛于明清的北方瓷都,在新时代经过撤县设市、开通中欧班列、建设陶瓷专业镇等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之后,如今已走向世界。目前,怀仁陶瓷全产业链企业115户,其中规上企业44户,陶瓷生产线123条,年生产能力35亿件,产值63亿元。产品涵盖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建筑瓷等门类,形成骨瓷、高白瓷、釉中彩、异形瓷、色釉瓷等10多个系列,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其余50%左右还出口欧美、中亚、中东等地区。
在怀仁,到处是怀仁陶瓷元素的风景。这里有怀仁陶瓷展示中心、山西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陶瓷e镇孵化中心,以及全长2.5公里、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商业街,投资2.931亿元,占地36876平方米、建筑面积39955平方米的怀仁市陶瓷科技艺术创新中心,怀仁市陶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怀仁陶瓷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展示了怀仁陶瓷的新形象。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怀仁创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巩固和加强不动产登记便民窗口建设,优化提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功能。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网通办”“一窗办理”。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应急管理制度、限时办结等制度,压缩流程,减少收件资料。每年,怀仁都要举办陶瓷文化为核心的陶瓷产业博览会。这里不仅是做生意的地方,也是交朋友的地方。每每这些盛大节日,世界客商云集,陶瓷文化向世界生长。2023年陶瓷节期间举办的陶瓷客商座谈会上,分管市领导讲话时热诚地将微信号公之于众,让他们放心投资朔州,了解朔州,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可直接微信。这样的真诚不仅暖了一片心也让更多的陶瓷商纷至沓来。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朔州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突破,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大胆创新、努力突破,以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朔州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朔州决策者们与党员干部瞄准时代需求,项目要求,积力之所举,与中国式现代化朔州实践无缝对接,奋进新征程的担当作为。是他们秉持“一流项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务”的高标准,让企业能够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是他们对杂乱繁多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类,变宏大目标为具体任务指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追求。一项项关乎民生福祉的政策举措,一组组掷地有声的数字目标,一条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营造了项目建设的暖城大海。
营商最重要的是为民造福
在朔州市政府旁坐落着靓丽的朔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这里的任何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温馨魅力。从一进门的导游办事台到每个窗口的办事审批事项设置提醒,就是一座智能化的办事服务集散中心。大厅共进驻政务服务事项714项,包含行政职权类事项326项,公共服务类事项388项。其中,不动产、公积金、出入境、社保、医保等业务全链条整体进驻。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全进、一站式办理。这里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及行政办公于一体,是政府服务市民的重要办事平台和服务载体。
2024年,朔州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在集大原高铁建设中,一位外埠来朔州施工的公司负责人高先生因为老家江苏一件资料缺失,几经周折也未办理好相关手续,苦恼至极。政务服中心贾玉芳主任得知情况后,加班加点跨省协调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终于在短时间内帮高先生办妥了相关手续。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部门,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以纠治审批服务中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朔州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市政府成立全市涉煤企业服务工作专班,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纪委监委上线“三难”投诉平台,各级工信、能源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四事五贵六需”征集,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采取流程再造,集成办。牵头推动2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全市“一件事”线上办件量达9万多件。出台《容缺受理制度》,实行“容缺受理”事项67项;调整完善审批层级制度,43.1%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采取重点项目,全代办。聚焦全市65个重点项目,组建了“全代办”工作专班,制定了206份“一次性告知书”。在全省率先推出“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领导包联+全程帮代”“综合受理+并联办理”“要件容缺+承诺办结”“三全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高效审批”五项工作法,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采取帮办代办,优质办。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中遇到的“门不清、路不熟、来回跑”等问题,全力打造帮办代办服务区,帮助办事企业和群众在材料准备、网上申报、窗口受理等环节享受优质、高效的帮代办服务,今年已为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932人次、业务咨询2190人次。他们建立健全行政检查“综合一次查”协作机制,推行“扫码入企”,积极探索“企业安静期”制度,努力提升涉企执法规范化水平。为确保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朔州市积极推动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完善制度保障。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涉企执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建立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的通知》。依法起草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检查“综合一次查”协作机制的通知》《朔州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工作制度》《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建设方案》等文件。作为山西省试点市,朔州在探索“扫码入企”机制上先行先试,积极打造智慧监管新模式,目前“扫码入企”APP建设市政府已立项。“扫码入企”建成后,可实现监管流程全链条线上留痕。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通过数据共享和公开,有效杜绝了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让执法行为置于阳光之下。今年在规范涉企执法方面,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2个,推动建立完善制度11项,移送转办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8件。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朔州市发改委按照《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5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聚焦健全机制、强化约束、提升效能,多措并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提供有力支撑。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完善政府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失信惩戒措施,政府及其部门(含下属单位)出现失信行为的,依法依规将失信信息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政务部门诚信自律水平。朔州在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聚焦数字赋能再优化上让群众满意、放心。他们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全市11883个政务服务事项可登录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推出移动审批模式,上线智能文件柜,开启“窗口取件+邮政速递+自助取件”模式,实现审批服务“不见面+不打烊”。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互认核验,让群众少跑路、信息多跑路。“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已进驻包含税务、不动产、医保、社保等各类智能自助服务终端25台,可办理民生事项43项,实现了“人停机不停”、业务办理“全天候”。不断升级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服务全市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出让和国有产权交易等项目,今年共交易168项,交易额约29亿元。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公安服务、便民服务、医保服务等区域,群众赠送的锦旗数不胜数。
朔州不仅有塞上绿洲的瓷都、奶都的浪漫情怀,更有煤电光炽热的淳朴热情,通过加速营商网络贯通,强化服务支撑,完善各类项目落地机制,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助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多元发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转型发展中谱写朔州更灿烂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杨育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