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坚持党建引领,找准青年志愿服务这一“小切口”,通过丰富内涵、延伸触角、健全体系,有效激发青年活力,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为提升治理效能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
青春守护绿水青山,“志愿红”擦亮生态底色
面对乌梁素海生态治理的严峻挑战,乌拉特前旗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守护北疆生态屏障的重要力量。旗团委党支部、志愿者协会党支部积极联动旗委社会工作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等部门,常态化组织青年突击队和机关党员“河小青”队伍,开展系列生态环保行动。
“乌梁素海清源行动”志愿服务项目自2015年启动,历经多年坚持,成效显著。青年志愿者们投身水质改善、垃圾清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为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显著提升贡献了青春力量。该项目于2024年底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其子项目“雁何往”候鸟守护行动也在市级大赛中斩获金奖。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不仅活跃在专项治理中,也融入日常。2025年以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保护母亲河”净滩行动13场,累计参与1000余人次。活动现场,从青年志愿者到带着孩子共同参与的年轻母亲,生动诠释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群体,文明整个社会”的理念。正如志愿者协会团支部书记金哲媛所言:“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下恒心,绵绵用力出细活。”青年志愿者正以持续行动,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增添亮丽色彩。
青春融入社区治理,“志愿红”温暖“一老一小”
聚焦基层治理中的“一老一小”看护难题,团旗委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行动,有效整合寒暑期返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力量,盘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延伸服务触角。
社区托管班成为解决假期“看护难”的暖心驿站。72岁的吴大妈带着两个小外孙来到东兴一社区,一个在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下学习、参与活动,另一个则在活动中心享受书法、讲座等丰富生活。“社区托管班解决了闺女的后顾之忧,省心又放心。”吴大妈的笑容道出了服务的温度。团旗委党支部的服务触角还延伸至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在“鸿雁高飞,共创未来”全旗“人才活动周”期间,青年党员志愿者深入广场、社区、苏木镇和嘎查村,开展“12355青春护航”行动,向广大家长普及青少年服务热线的功能,引导家长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同构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护网。青年志愿者的贴心服务,有效缓解了家庭压力,提升了社区温度,实现了服务效能“1+1>2”的倍增效应。
青春扎根西部沃土,“志愿红”书写奋斗华章
作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载体,乌拉特前旗西部计划项目办自2004年设立以来,已走过二十个春秋。团旗委高度重视项目办工作质效,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服务期满留旗就业的志愿者深入交流,向服务单位取经问策,共同探索在复杂就业形势下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人才、促进期满志愿者有效留旗发展。
“用一年不长不短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支援西部,服务家乡是我无悔的选择。”2024届志愿者孟阳的感言道出了众多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心声。据统计,二十年来,330余名青年学子投身乌拉特前旗建设。截至目前,共有22名志愿者选择留在巴彦淖尔市,其中19名扎根乌拉特前旗工作,10人已走上领导岗位,3人进一步在自治区、市及周边旗县发挥才干。他们将曾经的“短暂之缘”淬炼成“一生之约”,在祖国北疆的广袤土地上落地生花、建功立业。正如团旗委党支部书记王欢在项目办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所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志愿服务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宝贵资源和有效路径。乌拉特前旗通过精心设计项目、搭建广阔平台、健全长效机制,引导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解决民生关切、投身区域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施展才华、贡献力量,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人文温度,更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中培养锻造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共青团乌拉特前旗委员会 张越 张雯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