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第九届大会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会议在历史底蕴深厚的西北师范大学落幕。大会以“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新视野、新举措、新发展”为主题,吸引国内外近2000名专家学者、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及高校师生,共探行业前沿,共襄心理健康事业。
大会开幕式现场。
7月1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由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丁小斌主持。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明军、甘肃省卫健委医政处主任陈自全出席开幕式。
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苏彦捷、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分别致辞。
黄长群在发言中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苏彦捷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呼吁广大从业者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性研究,不断提升我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整体水平。
会议设置主旨报告、专题研讨、工作坊、圆桌论坛、论文宣读、案例分享、成果展示七大板块,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际专家就人工智能心理评估、积极心理学干预等前沿议题作报告,现场反响热烈。专题研讨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老年心理干预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专家交锋热烈。工作坊突出实操,资深咨询师现场演示心理治疗技巧,参会者收获颇丰。
大会紧扣国家战略与群众需求。与会专家不仅聚焦国际前沿理论、新技术及伦理规范,还深入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议题,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部署。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资源分配不均、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而此次大会的举办,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对推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同时,参会人员广泛且专业,来自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的多个职业群体,涵盖研究者、医护人员、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多元背景打破职业壁垒,推动跨界交流。比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临床心理咨询师就如何更好地衔接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与后续治疗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晓明教授代表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在大会上发布了一份详实的工作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注册系统已建立起一支总数超过7500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注册人员队伍,这支队伍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注册登记了32家实习机构,这些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有效提升了行业新人的专业胜任力。此外,还注册了5所高校的临床与咨询心理系学硕士培养项目以及780余个继续教育项目,为行业人才的培养和持续提升搭建了完善的体系。
在推动行业立法建设方面,注册系统积极作为,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强心理咨询行业监管、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等议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参与《精神卫生法》《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调研等工作,为健全我国心理健康相关法律法规贡献了专业力量。此外,注册系统还建立了一系列标准规范细则,包括心理师的注册标准、工作的伦理规范等,相关系列标准文件已在《心理学报》等杂志发布,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自2012年设立督导项目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共建有33个督导项目点。开展了广泛专业督导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规范了咨询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同时,三阶伦理培训体系框架形成,该体系分为初阶、中阶、高阶,分别针对不同从业年限和水平的人员开展培训,特别是初阶伦理已经采用线上考试方式,仅2025年上半年就有11570人次通过初阶伦理考试,进一步强化了从业者的伦理意识和职业操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也在出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书籍、教材,举办人本主义大会、循证心理治疗、精准心理治疗等多项学术活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更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专家学者们在此分享经验、深入交流,共同为推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研究、政策、科技创新、实践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成果。相信在此次大会的推动下,我国心理健康行业将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举措,为推进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让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惠及更多群众,有力提升全民健康福祉。未来,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实施,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服务质量将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大会组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