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学术前沿 > 第11月上期 总第 61 期 2014年11月16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法治中国同样需要礼教文明重建

【摘要】数千年来,礼治是中国制度建设的基础,其内在精神在于对人的信任和尊重,通过尊贤使能,敦风俗、明人伦,让人心得到温暖、让人性得以复苏,从而建立行为准则,塑造集体风尚,铸就行业传统。礼是中国文化中衡量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主要标准。没有礼,中国社会就会像一架没有灵魂的机器, 失去生气与活力。西方的法在中国古代的对应物, 并不是《书经》称之为“法”的...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本土思想渊源

【摘要】商鞅以法治国思想的精华是2300多年传统中国以法治国思想的最高成就。商鞅以法治国中的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最好方法,其法治思想体现了强国利民因循的原则;同时,商鞅提出并践行了法治是人人平等、法治高于权治、法治就是治官、法治就是利民爱民、法治就是法官独立、法治就是普法等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对于当前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

法治中国之梦: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探索与征途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就开始对“依法治国”进行艰辛探索。1954年宪法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方针”。1982年宪法的通过,为新时期的中国法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党的执政方式开始了真正...

中国古代治吏之法的得失借鉴

【摘要】在发挥官吏才干与预防官吏贪邪的问题上,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治吏思想在汉朝儒法合流中完成了依礼治吏与依法治吏的融合并趋于定型,在德礼与刑罚并用的主张下倡导依法治吏。中国古代治吏之法严密周翔,使得依法治吏的基本环节有章可循。法律的权威与效能不仅在于制定,更在于施行。治吏贵在以法为尊。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要治民更要治官。健全官吏控制模式...

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政策演变及趋势

摘要】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可以分为特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三个阶段;其贸易政策也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由高壁垒到高准入的变化过程,并将继续沿着这个趋势发展。以政策目的、政策内容、政策实施手段为角度,来考察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内部贸易政策演变,并分析得出:为适应国际贸易格局重塑、国际贸易规则更替的大环境,东盟将以促进贸易...

东南亚局势变迁中的“国族共同体”演进

【摘要】二次大战后移入泰国的越南人,既是泰国的新移民,也是泰国众多的少数族群之一。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泰国社会(包括政治精英、普罗大众等)对其自身的认知,这将影响到政府欲采取的政策,亦将面对泰国越南人本身的认同意识变迁。泰国社会对越南移民的认知又经常受对其祖国(越南)的认识所影响。因此,研究泰国的越南移民的处境,必须将越南移民同时置放在泰国的少数族...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发布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制度创新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提出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除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和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外,还有其他多元化的目标,例如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强食品安全,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建设农业生态文明,...

学术大视野
争鸣
中国战略
公共治理
政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