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国家治理 > 第41期 总第 65 期 2015年11月7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治理之道

美丽乡村:意义、内涵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地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一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这为新中国在建国一百周年之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触...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家园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美丽家园建设的成果。城镇化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需求、空间和环境,工业化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要素保障,三者之间只有相互协调,才能互促共进、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努力实现红河州与全...

特色产业助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依据地方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生态、村落、郊野、田园、古镇、人文等资源为依托的全景式特色古镇观光区、古村落生态文明村寨休闲区、天然风貌郊野田园休闲区、旅游小镇度假区、特色农业采摘主题园区等乡村旅行聚集地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业,围绕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至关重要。红河州在寻求产业兴村,探索...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红河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保护环境的理念根植于乡村发展的建设之中,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创建美丽乡村的根本在于软件提升,其中,生活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红河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城乡整洁”工程,按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的要求,围绕打造“生态村、特色村、文明村、和谐...

生态保护型美丽乡村模式的探索

依据地方优势,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集中、产业关联度高的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将农业产业发展与美丽家园建设有效结合,突出产业支撑美丽家园建设的核心作用,准确定位村庄产业发展方向 红河州在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借鉴了国内乡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在此基础上,各乡村综合考量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

党建强基助力美丽家园建设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激发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扎实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党建的理念,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激发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

美在乡村的基础建设

以“推动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聚集”为核心,努力推动实现“一年出示范、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八年新面貌”梯度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栖息的家园,乡村之美是农民的梦想和追求。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红河州顺应大势,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着力“做特民居”“做美村庄”,让乡村成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协同”思维

将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元素巧妙地注入到美丽家园建设之中,协同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管理创新,是打造品牌文化、增强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红河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保障等硬实力建设的同时,不忘农村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树立文明乡风。依据历史、民族、地域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提升人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全方面提升红河文化的影响力。 树立文明乡风 红河各地...

民族团结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

在深刻领会“两个共同”和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需要把民族团结稳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同时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大力留存现有农村特色的文化符号 民族团结建设成效显著 团结稳定是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刻领会“两个共同”和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红河州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稳定大旗,坚持“三个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