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红河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保护环境的理念根植于乡村发展的建设之中,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创建美丽乡村的根本在于软件提升,其中,生活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红河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城乡整洁”工程,按照“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的要求,围绕打造“生态村、特色村、文明村、和谐村、宜居村、小康村”的目标,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宜居体系,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秀美村庄。

在制定计划阶段,明确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实现途径以及预期目标。紧扣目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有效措施,实现人居环境美化、城乡面貌改善、生活环境优化。各级单位按照“统一部署、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城乡整洁”工程。从治脏、治乱、治差入手,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塑造容貌整洁、环境清新、秩序井然的人居环境。重点抓好房前屋后、屋内户外、村内村外、集镇内外、城郊结合部等地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电、改厕、改厨、改庭院等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重点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行动,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成片连村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二是建立村镇保洁员和保洁监督员队伍,建立健全保洁管护制度,日常保洁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标准、定奖惩、全覆盖”的要求,做到规范化运行,基本实现村镇生活垃圾“日日清”。三是按照“集中建舍、集中饲养、集中防疫”的要求,建设农村养殖小区,推广农村家庭人畜分离养殖模式,遏止禽畜粪便污染村内户外环境卫生。四是广泛开展城乡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逐步转变城乡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村村抓整治、城乡创文明的良好氛围,以清新、整洁、净化的形象彰显村庄、乡镇、城市新面貌。

2014年以来,红河州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具体表现为人居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优化与生活品质提升:

人居环境新变化。农民住房问题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得到逐步解决,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协同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潜移默化地带动农村居民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州文明办组织实施“生态美、布局美、民风美、文化美、生活美、和谐美”为主题的“六美”乡村创建活动,实现群众观念新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地生根。一些曾经“四多三乱”的问题村,通过美丽家园建设,变成了“平安村” “幸福村” “美丽村”和“示范村”。

生活环境优化,生活品质提升。一是城乡面貌大为改善。通过“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优集镇”“做强城市”四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消除了一批旧房、旧村、旧校舍,改造了一批城中村,治理了一批空心村,合并了一批弱小村,搬迁了一批不宜居住的村庄,打造了一批品牌响、成规模、有特色的特色民居、特色村庄、特色集镇和特色城市建筑群落。二是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优化。采取农户自建和统一规划、规模施工相结合的方式,以“设计科学、质量达标、功能完备”为目标,改善了农村民居布局,完善了农村民居的水、电、厨房、卫生公厕、沐浴设施等功能。三是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优化。通过实施 “硬化、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完善了道路、路灯、排水系统等村庄基础设施,农网改造项目得到迅速推进,通讯和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使农村群众生活得更为舒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庄绿化面积大幅增加,环境美化、亮化效果更加突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农村公共服务得到优化。通过标准化卫生院(室)、敬老院(室),标准化中小学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使农村群众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发展。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切实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宜居   人与自然   建设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