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江经验”植根于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晋江经验”创造性地转化了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闽商文化、朱子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所蕴含的诚信美德、拼搏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丰富发展。“晋江经验”始于晋江,但不止于晋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指导晋江、福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在新时代背景下,“晋江经验”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启示。
【关键词】福建优秀传统文化 晋江经验 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①“晋江经验”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六年七下晋江调研后总结提炼的宝贵经验,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即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晋江经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推动地方发展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它植根于晋江改革开放的实践土壤,植根于晋江人民顽强拼搏、爱拼敢赢、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植根于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闽商文化、朱子文化等有代表性的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丰饶沃土,既是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顽强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体现,也是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
晋江市自1994年起开始领跑福建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647.45亿元,以福建省1/2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近1/16的地区生产总值,全市97%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县域样本、全国中小城市样板,带动了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和福建的发展。“晋江经验”也从晋江一域之经验推及泉州,继之走向福建全省及东南沿海,进而推广全国。
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晋江经验”强调“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晋江人弘扬“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坚持以诚信为本、以诚信立足,以质量立市、以品牌强市。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凝练,也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对诚信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
诚信经营不仅是企业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更是其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从短期来看,诚信经营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更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进一步说,诚信经营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社会声望。晋江民营企业曾经历一段艰难的低谷期,但始终秉持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晋江企业家以史为鉴,深刻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将“重约守信、品质至上”作为立业之本。通过全体企业家的共同努力,晋江逐步建立起以诚信为核心的现代商业文明,形成了“诚招天下客,信揽四方财”的良好营商氛围。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强大资产,经过长期积累和努力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晋江经验”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原则,与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鲜明特色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企业家坚守实业,坚持诚信和质量双管齐下,将诚信经营与狠抓质量相结合,恪守“单聚焦”战略,深耕主业,把业务做深、做精、做优、做强,通过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赢得市场、赢得口碑。在追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晋江企业家积极践行企业家精神,在依法经营、保障质量、诚信纳税、促进就业等方面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的精神特质
“晋江经验”强调的“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深刻体现了锐意进取、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特质是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闽商文化的核心内涵。福建是中华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枢纽。以博大、包容、勇敢、坚韧、应势、进取、创新为核心的海洋文化已成为福建的一张独特名片,也形成了闽人无畏风险、爱拼敢赢的独特海洋精神气质。早在唐宋时期,闽南先民就开始发展海上商贸,晋江口的泉州港在唐代已成为我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闽南人以“拼”的胆识和“赢”的的智慧,在开拓进取中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气质。“爱拼才会赢”反映了闽南人坚韧不拔、锐意进取、自强求新的精神,彰显了闽南人乐观进取、不愿服输、勇于探索、坚韧不拔、自强求新的个性,也体现了海洋文化、闽南文化的精髓。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多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当地居民很早就转向海洋谋求生计。在长期的航海捕鱼生活和海上贸易实践中,晋江人民面对海洋的高风险特性,逐渐形成了无畏风险、爱拼敢赢、顽强拼搏、同舟共济、开放创新的精神特质。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人因势而谋,敏锐把握时代机遇,从基础制造业起步,在鞋服纺织、食品加工、建材陶瓷等传统领域深耕发展。晋江通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充分反映了晋江人民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精神品质。如今,晋江已形成鞋服、食品、建材等产业集群,拥有16个区域品牌,成为全球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品牌基地。
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③创新是“晋江经验”的密码,创新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要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气和担当。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是晋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晋江经验”持续焕发生机的关键所在。晋江民营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通过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和示范工厂,使民营企业实现“智改数转”,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质变跃升。近年来,一批龙头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实业深耕,推动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
在产业创新方面,晋江立足传统支柱产业优势,坚持产业强企。一方面,根据发展实业形成的完整产业链,积极打造链主企业、百亿龙头、千亿集群,推动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产业链协同升级转变。通过“集群式”数字化转型,推动全行业全链条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企业集团化、高新化、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引进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高科技项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晋江市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先后落地集成电路产业链项目50多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逐步构建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④同时,晋江民营经济也是全球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品牌基地,通过产业链优势和集群优势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配套和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12月4日,晋江已培育经济主体超过32万家,拥有1个规模超3000亿元的鞋服产业、1个超1000亿元的纺织产业、2个超800亿元的食品产业和建材产业,以及2个超400亿元的医疗健康和智能装备产业。⑤
晋江民营企业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勇于突破深水区”,以诚信拓市场、以拼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从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到科技创新、数智转型、资本赋能、绿色创造、国潮出海等策略,不断做大做强。“晋江经验”植根于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晋江经验”创造性地转化了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闽商文化、朱子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所蕴含的诚信美德、拼搏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晋江经验”始于晋江,但不止于晋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指导晋江、福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在新时代背景下,“晋江经验”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启示。
(作者为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习文知理’:推动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FJ2023XZB066)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③《扭住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7日。
②《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④《深耕新质生产力 晋江全力打造“芯”引擎》,《泉州晚报》,2024年4月19日。
⑤《聚焦高质量发展|逐“绿”求“智”向“新” 晋江推动重点产业“三维”跃升》,新华社,2024年12月4日。
责编/靳佳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