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高校作为青年人集中的地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精课”“金课”,必须重视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不容忽视的是,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材更新速度慢,更新的内容也比较少,导致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再者,高校教学设备落后,要么投影出来的画质不清晰,要么网络过于卡顿,或者设备出了问题常年不修,跟不上教学要求。另外,某些思政课教师存在片面倚重于知识教育以及目的与手段关系颠倒的情况,导致“应付考试、取得学分、拿到绩点”成为一些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目标追求。以至于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思政课缺乏吸引力,不受大学生喜爱,不符合学生的形象期待,给人一种平淡无奇、可有可无的不良印象。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尚未接触课程就直接做出“没意思”“没意义”的贸然定论。这更加启示高校树立数字化意识,构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适应新环境的变化,积极把新媒体工具作为工作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与对策。
强化数字理念,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式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数字化的理念。数字化改革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统筹运用好数字化技术、树立数字化思维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创新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机遇,将数字化理念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字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数字化程度。
其次,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情境教学共同体。新媒体时代,随着自媒体技术传输路径的变革,大学生表达想法、观点和意见的方式更加自由,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天然的话语优势和教育主导权,传统的“师说生听”的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把握学生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平等对话的语境下与学生建立思想交流沟通的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深、走心。
再次,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原有线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多媒体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实现枯燥知识的生动化,通过信息整合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打造“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
推进入脑入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机制
首先,强化高校组织对新媒体的管理。实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校内学生工作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主管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力量。要进一步推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紧紧抓牢新媒体宣传内容,形成工作合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强的领导力量。
其次,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高素质、专业化、懂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中转站,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新媒体传播、使用能力,不仅能够及时根据国情、校情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知识逻辑进行重新建构,而且能够将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引起知识教育的共鸣。
再次,统筹推进新媒体课程建设。高校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深入发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育人要素,打造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的数字化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客体新型关系
数字化时代,客体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宽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天然壁垒,构建了新型的主客体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构建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是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其政治意识,明确主体责任,完善考评体系,培养好教师新媒体使用能力,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还应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感召大学生积极参与,构建起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打造新媒体矩阵,推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高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高校要结合实际,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打造适合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爱的新媒体矩阵,创新新媒体宣传内容和方式,将新媒体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和纪律观念,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通俗易懂、简洁平实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情感共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和新渠道。
新媒体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生态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媒介传播手段和方式。但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更多思想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数字化体系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其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新媒体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创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 肖知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