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2)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战略的推进路径

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根基《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产业格局、经济发展、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以算力、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在“硬基建”层面承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底座,数据要素则是在“软性制度”层面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数字中国建设将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协同发展,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根基,以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迫切需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同时,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并助力我国掌握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主动权。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涉及5G网络与千兆光网、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要适度超前部署未来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打通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应用的数据壁垒,实现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等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全面提升数字服务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加速释放数字红利,构筑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底座。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要充分发挥与传统数字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有序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时也要根据未来发展导向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有效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激发新动能,谋得竞争新优势。

二是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要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逐步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数据治理等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政策及标准。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数据跨境传输、争议解决等理论研究和立法研究,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从而培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能。其一,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下,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其二,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有序发展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建立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范的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其三,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和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渠道,完善数据要素收益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四,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和义务,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发展秩序,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数据要素治理格局。

全面赋能数字中国建设当前,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意义十分深远和重大。

一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打破数字孤岛。统筹推进政务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理念思维和技能素养融入履职全过程,以数字技术服务党政机构职能转变、制度创新、流程优化,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三是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

四是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五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利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数字化治理、智慧水利建设和自然资源智能化综合监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基础设施等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强化数字中国能力建设在这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凸显了自主可控和网络安全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的底板作用。要着力筑牢数字中国建设的根基,强化数字中国支撑能力,持续释放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好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巨轮“行稳致远”。一方面,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建设数字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我们将着眼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构筑自主可控、产研一体、软硬协同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整合跨部门、跨学科创新资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创新体系变革、产业体系变革和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国家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着力强化数字中国支撑能力,切实掌握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进一步鼓励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其利用平台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和产业资源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复杂度逐渐提升,为有效应对多变、复杂的网络攻击和数据安全威胁,构建可信可控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对数字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要完善和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夯实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优化数字中国发展环境。从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来看,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的重要举措,事关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大局。首先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健全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治理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坚持多方协同参与,健全综合治理体系,净化网络空间,形成公平规范的网络与数字生态。其次,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着眼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交流平台体系,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共同培育全球发展的数字新动能。

(作者:王海平 常战军,分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全球智库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