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郭占恒:新时代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希唐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贯彻落实这一精神,需要多方面研究探索“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新路子。

乡贤指品德、才学、技能等出类拔萃,为乡里争光并为乡亲所推崇敬重的人。乡贤历史悠久,乡贤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乡贤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品学兼优、才艺双全的从教、从医、从政、从商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其中率先创新创业闯天下的企业家是新时代乡贤的重要力量。

浙江高度重视新时代乡贤对反哺家乡、回报桑梓、振兴乡村的重要作用。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浙商回归”工程。2011年10月召开了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浙商大会”。2019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是加速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中提出到2022年,吸引20万名新时代乡贤返乡回乡投资兴业、建设家乡。

正是在省委省政府政策的鼓舞下和龙游县湖镇党组织的感召下,2020年10月,从希唐村走出来创办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晏海军,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当选为希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支持下,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利用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把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渠道等资源要素向希唐村倾斜,短短两年时间,就初步改变了希唐村的面貌。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规划,绘蓝图。规划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时间性、强制性等特点。希唐作为拥有1400余年的古村,地处平原丘陵结合地带,面积5.78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1032户,2494人,一条社阳溪沿村而过,至今保留了“一街五巷三埠头三文化”等古迹元素。如何把古村落与未来乡村结合起来,把千年历史延续下去,必须要科学规划先行。为此,晏海军带领大家建立《希唐村传统村落档案》,把村落基本情况、村域环境、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等一一建档,登记入册。随后,组织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龙游县湖镇镇希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定《溪川古韵、橘满希唐——龙游县湖镇镇希唐村乡村规划》(2021年—2030年),把希唐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农舍的发展建设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未来乡村跃然纸上。这个乡村振兴和共富规划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近,龙游县农商银行授予希唐村共富贷授信总额3亿元,确保了建设资金的需要。

二、抓产业,强根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希唐村有黄土丘陵2458亩,适宜种植柑桔、茶叶和杉木等经济林,其中柑桔是希唐村的最大产业,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过去由于村民不懂品种改良,不懂品质提升,不懂营销促销等,柑桔的价格一直上不去,常年徘徊在一块甚至几毛钱。晏海军就运用企业营销经验,带领大家将“希唐蜜桔”打造成希唐共富“金名片”。先是成功注册希唐蜜桔商标,成立浙江龙游绿希农产品有限公司;再是建立“桔满希唐”共富工坊,注册政采云,成为政采云乡村振兴馆供应商,实行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收储、统一运输、统一销售;还将直播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创新带货形式,拓宽希唐蜜桔销售渠道;再是对柑桔进行精深加工,发展文旅产业,提升柑桔的附加值,把希唐柑桔的价格卖到了三四块钱甚至一桔难求,并带动了附近乡村的柑桔销售,使柑桔成为农民的丰收果、开心果、致富果,实现了先富带后富,大家一起富。

三、抓乡风,聚民心。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底蕴和灵魂。希唐是龙游商帮的发源地之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营商环境优越,涌现出不少文人贤士,聚集了“八大氏族”,至今完整保留了“四大宗祠”。新中国成立以来,拥有大学以上学历600余名,涌现出一批知名乡贤。希唐村民风淳朴,勤奋好学,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从小受希唐村文化熏陶的晏海军,带领大家重拾希唐记忆,传承希唐文脉,深度挖掘希唐村先辈们崇德勤劳向善的精神,弘扬“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勤学务实、尚德倡廉、诚信感恩、敦孝崇善、睦邻互助、克勤克俭”的村训,复兴“一街五巷三埠头三文化”等古迹和历史文化元素,打造码头文化、市井文化、饮食文化、桔子文化等四张文化金名片,还成立了“新乡贤会”、建设乡贤馆、提升改造文化礼堂、建设乡村博物馆、举办蜜桔采摘节、农民村晚和农民运动会等,以丰富多彩的希唐文化凝聚民心,团结村民们一起建设新家园、共谋新发展。

四、抓生态,优环境。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底色。生态兴则万物兴。希唐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本底条件优越,村域范围集聚山、水、林、田、湖、草等多要素,整体山水格局呈现“两屏夹带”,拥有得天独厚“观山、见田、揽溪”的生态优势。晏海军带领村两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初具规模的柑橘产业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溪川古韵、橘满希唐”形象口号,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和古建活化保护利用,修复遭受破坏的希唐堰,将现有的桔林与灌溉沟渠相融合,拓展乡村湿地,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打造“下自成溪”、“橘里飘香”、“古韵再现”三大绘卷,以生态底色托起希唐村整体发展。

五,抓党建,固根本。党建是乡村振兴的保证。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发挥着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支持下,晏海军带领村支部一班人注重加强村支部建设和村委会建设,2021年,明确了“党建强村、民主治村、文旅富村、乡贤兴村”的治村理念。按照规划和分工,村两委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每年制定工作计划表,从基础设施修缮到民生保障,大到千万的建设项目,小到垃圾处理、矛盾协调,每项工作都列出清单、责任到人。因项目多、工作量大,村两委都很辛苦,平时早出晚归,双休日基本不休息,工作量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二,还要倒贴汽油费等。为进一步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监督管理,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还制定了《希唐村干部考核办法及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村两委干部发放年终工资的依据,以激励干部干净干事,担当作为。

总体上看,希唐村晏海军作为新时代的乡贤,在组织支持、个人志愿、村民拥护的条件下,一头在城里当企业家,经营管理诸多公司,一头回农村当村支书,带领村民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把在城里和企业积攒的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由此创造了一种新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村企融合的乡贤回农村模式,这对从农村中走出来的广大乡贤和民营企业家来说,这对期盼乡贤回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广大农村来说,具有普遍借鉴意义,值得总结和推广。

(作者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正厅级副主任、研究员 郭占恒)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