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加快推进武汉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大武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落实湖北省委“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决策中,要加快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向着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迈出坚实步伐。

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武汉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建设

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展开的。必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进武汉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扩大对外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冲击。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二)习近平关于内陆开放的重要讲话激发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西部省区市时,发表了一系列推动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说,“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要求“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殷切期望。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提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等五条要求;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要求。

(三)习近平对武汉寄予厚望激励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武汉发展,多次视察考察。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发表重要讲话:“应该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实现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赞扬“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并要求武汉“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寄予厚望,激励武汉加快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

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就是要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承担着首要责任。2022年2月6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协同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龙头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责无旁贷。

二、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具有良好基础

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武汉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

(一)历史底蕴深厚

武汉在历史上是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1861年汉口正式对外开埠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超越天津、广州,常年占全国10%左右,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港口。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外国驻汉领事机构就达20家。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设想,把武汉城市规模定为“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这便是“大武汉”一词的由来。1983年,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提出武汉市“两通起飞”战略构想:通过交通、流通,把武汉建设成为“内联华中、外通沿海”的经济中心。1992年7月30日,武汉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地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二)现实基础扎实

首先,经济外向度稳步提升。2021年武汉外贸克难奋进、再上台阶,进出口总额3359.4亿元,同比增长24%,创下近十年最好水平,城市经济外向度由五年前的13%提升至19%。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综服、海外仓等多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创新融合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持续倍增,武汉在商务部对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评估中被列为“成效较好”。截至2021年底,武汉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突破7500家,在汉世界500强企业309家,居中部首位;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超过360家,“走出去”网络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在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方面,武汉市被列为全国10个成效明显城市之一。

其次,对外通道建设加快。2021年2月,武汉市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为至今唯一获批此试点的省会城市。目前,武汉初步形成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外畅内联陆运大通道,建成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中欧班列(武汉)已经开行29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覆盖欧亚大陆34个国家、76个城市,重箱率位居全国首位,初步形成了“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武汉新港成为中部最佳“出海口”,江海直达、江海联运航线巩固提升,连通东盟四国、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开通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天河机场实现7×24小时常态化通关,在中部六省率先获批实施144小时旅客过境免签。

再次,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武汉紧扣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从2018年中印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英国时任首相特蕾莎·梅访汉,再到2019年9月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到访武汉;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非创新合作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相继举办了世界集邮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世界飞行者大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国际化活动载体的层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武汉共有外国驻汉领事馆4个(法、美、韩、英),另外中俄已联合宣布设立俄罗斯联邦驻武汉总领事馆;国际友好城市28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88个;境外驻汉代表机构22家。自2012年起,武汉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成功引进8名诺奖得主和44名外籍院士,国际人才自由港建设初见成效。

(三)保持战略定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武汉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有基础、有条件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这既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性补充,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支撑。而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武汉一直在努力。1992年12月,武汉市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2011年12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复兴大武汉”,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印发的两期《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提出要建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的目标;2017年1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际化大武汉”;2018年,武汉市明确了建设“国际化大武汉”的目标和任务;2020年12月,武汉市委进一步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2022年1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十四五”规划》,从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新平台、筑造国际化经贸往来新高地、营造国际化宜居宜业新环境、塑造国际化现代城市新形象等方面,进一步部署提升武汉市国际化水平。

三、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武汉既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一)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四个新特征:一是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从扩大出口为主,转变为积极促进出口、扩大进口并重,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引进来、走出去。二是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内陆协同、整体开放。我国已分6批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实现了东中西地区全覆盖。三是从WTO框架下的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将共同支撑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四是从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党中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武汉历经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复苏重振保卫战,国际知名度、关注度空前提高,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城市,这也为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提供难得机遇。武汉市抓住机遇,正在全力“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新平台、筑造国际化经贸往来新高地、营造国际化宜居宜业新环境、塑造国际化现代城市新形象”。

(二)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先进城市、国内先发城市相比,武汉建设内陆开放中心城市、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一是城市综合能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经济实力不够强,产业发展与外贸出口关联度有限,国际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优势产业未能很好转化为外贸出口支柱产业;二是国际性服务功能发展不够充分,国际化程度、国际化能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官网公布的榜单,武汉属于世界二线城市(Beta-),排在武汉之前的除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世界一线城市外,还有成都、天津、南京、杭州、重庆,武汉国际化程度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国际化配套软硬设施不够齐全,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武汉国际和地区航线网络不够完善,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有待提升,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国际大都市”的风范魅力,小富即安的思想、甘居中游的意识比较明显,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不够,吸引集聚全球人才的能力不足,城市治理、医疗、文化等方面与国际化大都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