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时事洞察 > 正文

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指明方向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国家谋求稳定繁荣的基本条件,是人民争取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实现和平安宁不可或缺的国际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统筹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21世纪安全挑战,指明了方向。

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地区安全热点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一是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一些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大搞排他性“小集团”,执意挑起集团对抗,刻意制造矛盾冲突,世界面临分裂危险。二是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存在严重赤字,与当今世界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相互交织,国际安全秩序面临越来越突出的威胁。三是新兴的安全挑战明显增多,网络安全、数字安全、气候安全、粮食安全等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世界和平安全面临严重挑战与重大威胁的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面阐述对全球安全问题的重要看法。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世界各国人民对安全的普遍诉求结合起来,深刻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世界和平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为国际社会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和世界情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外部世界互动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国家安全的内外联动性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为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全球安全倡议具有鲜明时代性、理论创新性和现实指导性。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的关键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全球安全倡议的规则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的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全球安全倡议要求的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世界意义

一是以联系的而非割裂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思维看待问题,深刻把握全球安全问题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球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超越了西方强权政治安全理论。当今世界已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安全不可分割。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动荡中收获稳定。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实现世界长治久安,必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二是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守正创新、自立自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但必须看到,国际形势复杂深刻演变,世纪疫情、大国博弈及地区冲突叠加交织,人类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应当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坚决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决反对通过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等霸凌行径损害别国利益。

三是致力于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深刻把握全球安全的人民性。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幸福放在第一位,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把中国人民的安全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利益统一起来,通过维护中国人民的安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同时又通过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更好地保障中国人民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平安幸福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平安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贯彻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一要总结历史规律,抓住本质和全局,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把握前进方向。二要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加强国际安全合作,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三要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认清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统揽全局、又聚焦重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我们要认清世界转型期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规律,从各种乱象中看清本质,从历史的维度中把握规律。

为守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担当尽责,在一系列事关全球安全稳定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作出了表率。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恪守客观公正,展现责任担当。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推动俄乌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领导人通话,提出希望俄乌双方尽早进行和平谈判,防止乌克兰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的建设性倡议。

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的进程中,坚定捍卫亚太和平,坚决反对强权政治。美国抱持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心态,大肆纠合排他性“小圈子”,通过强化“五眼联盟”、兜售“四边机制”(QUAD)、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等手段,加大挑拨离间亚太国家关系。美国谋求浑水摸鱼,强化对一些国家的控制,搅乱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坚定维护亚洲和平,积极推动亚洲合作,共同促进亚洲团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亚洲合作共赢迈出新步伐。

中国在处理全球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坚持积极外交斡旋,建设性劝和促谈。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主动开展国际协调,为阿局势平稳过渡发挥建设性作用。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秉持负责任态度,坚持半岛无核化主张,强调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应按“双轨并进”思路,均衡解决各方合理关切,并呼吁美方采取实际举措解决朝鲜的合理安全关切。在中东问题上,中国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积极推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为通过对话解决热点问题、实现地区安全积极斡旋。

中国在践行多边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大力提倡命运共同体意识,引领人类进步。中国始终站在国际抗疫合作最前列,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密集开展元首外交,与各方共商抗疫大计,呼吁各国通力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率先提出打击“三股势力”,坚决遏制毒品走私、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等蔓延势头。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全球网络安全指明方向。中国已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了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建成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安全休戚相关、命运相连。世界各国共乘命运大船,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应当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携手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世界。

(作者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