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以美养德: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共识逻辑

思政实践

高校思政课是培养人、教导人真正成长成才的课程。审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在价值旨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诸多契合或互补之处。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使其不仅具有理性的逻辑底色,还可以涂抹上美学的亮色与感性的愉悦,用感性的审美形态软化抽象的逻辑内容,在审美化的情境创造、浓烈的感情氛围中让受教育者受到隐性教育,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价值旨趣的一致性。审美教育与高校思政课都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是相融的,统一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教育之中。从功能上看,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就是塑造大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而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认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与审美品位,最终形塑大学生的心灵美与行为美,也就是说审美教育通过对人的熏陶、渗透、浸润,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的生成是包括高校思政课与审美教育在内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从这一角度来看,审美教育的任务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任务是相通的。

内容的互渗性。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作为指导,通过审美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就有丰富个性、人格完美的新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使他们的言行符合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要求。审美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着美育,美育中也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也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通过引进美育的形象化与愉悦性机制,可以克服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某些不足。可见,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之中,可以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有利于推进对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更加有利于做到“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实施方法的互补性。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本身就是处在从未成年到成人的一个过渡阶段,感性思维仍然多于理性思考,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无论在信息接受层次、知识接受能力和情感发展上,甚至在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上,已经跟以往有明显的不同。高校思政课要寻求真理性与价值性的人性张力,就需要以尊重和满足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为基点,努力追寻柔性运行方式与手段,实现理论意识形态的感性化表达。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不仅要有科学的“真”,思想和道德的“善”,还必须充分吸取美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美的形式、美的色彩、美的内涵,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化人,在教育境界上力求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无痕,发挥审美教育陶冶大学生的性情、美化大学生的心灵的重要作用。

文化根柢的一致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巩固并传承下来,至今仍在影响当代社会生活的葆有活性与生命力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文化形态。这两种文化类型既可以借助物化的经典文本、具体实物等载体形式得以保存与延续,又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与传播。这两种文化形态是审美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赖以存在的共同的文化之根柢,是二者的本源文化。(作者:苏海生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