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讲好面向青年的思政课 让青春绽放异彩

思政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新时代青年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未来力量。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渠道,肩负着形塑青年价值观念、指引青年奋进方向、鼓励青年投身建设的责任。讲好思政课应当做到坚持教育原则、创新教学形式、促进青年发展。

讲好思政课应坚守原则,团结青年砥砺奋进、保持胸怀天下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关键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坚持立德育人、与时俱进的原则。

思政课要始终坚持立德育人,为国家培育胸怀天下、大展宏图的青年力量。思政课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为国家培育顾全大局、关注社会的英才力量。思政课要在伟大实践中关注社会,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彰显思政课教育的时代性与现实性,让思政课的教育更加生动。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社会现实中的鲜活素材,提升思政课的问题意识及实践性,引导青年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讲好思政课要创新形式,组织青年勇担责任、做到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只有积极关注时代发展动向,积极组织创新教学形式才能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讲好思政课,更要在社会课堂上讲好思政课,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思政课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组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是青年校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培育青年政治自觉、思想自觉、理论自觉的重要渠道。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一是要完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2021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明确了思政课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特色项目等的建设标准,规范了思政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二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要注重培养青年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思政课课堂教学上要积极引导青年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思政课要拓展到社会课堂,推动社会课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思政课拓展到社会课堂是指将课堂空间向社会延伸,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要鼓励青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去感悟,鼓励参与社会志愿活动,让青年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让青年把从理论知识灵活使用到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去,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水平。

讲好思政课需促进发展,动员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始终紧跟党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讲好思政课不仅要以青年为中心,更要推动青年全方面发展。

思政课要聚焦青年,积极关心青年的心理状况和丰富青年的精神面貌。思政课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这一要求不仅涉及到对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同时包括心理疏导中的作用。“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着眼于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要培养青年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

思政课要着眼于青年的全方面发展,推动青年全方面的进步。思政课不只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传授上,更要注重提升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安全观念等方面。通过推动社会实践与课堂教育的结合,让青年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科技发明中增长知识才干、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锤炼个人意志与品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进取,获得更加多样化发展。 

新时代的思政课应当坚持教育原则,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实现促进青年发展的目标,“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作者:魏崇辉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辰仪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2021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课题“高校院系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CZXDSB-0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理论研究课题“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研究”(课题号:DFY-LL-2021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