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

思政实践

作者:张新宇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特意观摩了一场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同青年学生一起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教学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邃思考。他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为我们思政教师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论指导。

沟通心灵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心灵相通、情感相连,道理才能讲通透。这里说的是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共鸣”问题。理论知识在思政课堂的呈现一定要有站位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视野的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乌托邦”,我们既要让学生在价值上憧憬和向往,又要让学生在实际中理性和务实。“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教师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要能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横向与纵向比较,用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重点等关键性问题及时讲清楚、讲明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厨师精神”,以学生这个“顾客”为中心,根据学生个性化“胃口”及现实需求,对现有课程资源“食材”进行整合甚至再造,切实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和实效性。具体方法上,思政课教师要学会用好、用活“中国案例”,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身边的故事”,小切口融汇大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所教授知识的亲近感、真实感、时代感;创新方式方法,继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赋能,如网络思政、混合式教学、VR沉浸式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和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心理与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启智润心是上好思政课的核心,启迪智慧、滋润心灵,道理才能讲深刻。这里说的是思政课教学中的“启发引导”问题。思政课教学中,我们思政教师既要当闯将和勇士,敢于啃“硬骨头”,又要从学生角度学会转变和创新思维,让这个“硬骨头”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实践中,既要保证授课内容“营养”丰富,助力学生“拔节孕穗”,又要注意这种营养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总书记说,“思政课就是要把大家的思想最后引导到坚定理想信念上来,培养一种思维。”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帮学生把把脉、通通经络,让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掌握一种方法,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庞杂的理论知识背后的实践来源与理论脉络,引导学生达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状态。思政课教师是播种者,在学生心底的广袤土地上播下一颗种子,通过阳光、雨露的滋润,引导种子生根、发芽、结果。但是强调思政课的价值与引导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其学理性与知识性,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没有科学知识支撑,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教学内容上,方向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是我们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首要前提。教材是我们授课的基本工具,是我们的指南针、显微镜和望远镜,我们要把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吃准、吃透,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特点,因材施教。讲授思政课,必须要把知识性和价值性、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起来,确保不跑偏、不走样。特别是教学中涉及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松动。

激扬斗志是上好思政课的目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道理才能讲鲜活。这里说的是思政课教学中的“知行合一”问题。思政课是通过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理论说服来进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师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思政理论知识是有理有据、有根有魂的,同样也是有情有义、有温度的,授课内容的学理性、科学性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去阐释清楚,这种情义和温度也需要思政课教师去培育和点燃。讲通透、讲深刻的道理才能变得更鲜活,鲜活的道理才更具有说服力,才能转化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实践内驱力。让学生喜闻乐见、真心喜欢和终身受益的思政课一定不是老师夹着课本“闯”进来的,而是深深“润”入学生心底的,它能够点燃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之中。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很多的时代课题亟需解决,我们的思政课教学也应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整体上把握时代脉络,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思政课教学既要在课堂上传道受业、谈古论今,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同身受、有迹可循。“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教师责任重大。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EIE2102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