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讲好百年党史的四个向度

思政实践

作者:邰鹏峰,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廖维晓,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等院校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引领性课程,是实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性课程。深入研究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如何讲好百年党史,如何在讲授党史中做到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如何在摆事实、讲道理中实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时代课题。

坚持唯物史观,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2015年,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坚持正确历史观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科学对待历史尤其是科学对待党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关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对待历史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为从根本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基本遵循。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抗战史和日本侵华史的课程讲授,就是要坚持科学、正确的方向,就是要着眼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视角,就是要聚焦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坚持抗日的合法正义。同时,从三个“就是要”出发,去评判抗战时期的人物、党派与事件,去甄别特定时空背景下局部与全局、正面与敌后、中国与世界等复杂多变的重大关系,去揭露来自方方面面的错误言论,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代变迁的规律,才能努力做到“不忘本来,面向未来”。

做好史实的考据和研究,做实课程讲授的史料

做好讲课史料整理的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正确的读史料,读正确的史料。史料有很多,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首要的一点,就是权威,就是要读权威的史料,读权威专家整理的史料,读经过众多业内人士已经鉴定的史料。围绕“权威”,深化对史料的认识,一是要权威专家整理、撰写的史料,二是权威部门组织整理、编著的史料。通过阅读权威的史料,牢牢把握党史进程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内涵与外延,进而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历史进程的人物、事件、背景等,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

以如山的铁证讲好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聚焦社会层面、学生层面的困惑与疑问,在讲授的时空、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方式等方面做文章,把学生的真问题作为思政党史课的起点,把讲授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党史上,放在掌握正确的第一手史料上,在同频共振中逐步探索形成讲授百年党史的“大思政”授课格局。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在思政课上讲党史,除了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魅力、能力等之外,还要充分运用史料的无声“讲授”。系统而可靠的史料本身就是一种“讲授”,就是在向时代、向青年学生陈述百年中共党史。客观的说,对历史的口述呈现的过程,对史料的系统性分析、挖掘的过程,对史料的翻译和加工、走访和调研的过程,就是不断讲述百年中共党史的过程。这就需要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权威史料,还要讲授权威史料的发现、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更要创造条件身体力行去挖掘、去深度把握史料。

坚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源源不绝的自信力

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议题。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尽管近代经历了外强欺凌、内乱不止,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迎来了新的希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以初心不改的革命精神、坚决顽强的斗争意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涅槃新生。因此,不仅要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容,也要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历程,更要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

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中流砥柱。回首百年中共党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下,各民族人民不仅同仇敌忾,推翻三座大山,而且接力创造了革命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文化的创新,使得中华文化一脉绵延,激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

闳约深美的历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的有机组成。我们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带给我们无限自信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思之源。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付出,卓越奋斗,就没有具有重大时代价值的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没有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就没有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从闳约深美的历史文化中汲取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是推进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的重要向度,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课题。

着力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长期以来,对百年中共党史的研究,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但是,同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相比,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相比,我们的百年党史研究还有巨大的空间,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提升和增强思政教育中百年党史的影响力、引领力与战略力,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首先,要着眼于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就是指建立在对中华文明的各个历史阶段、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作立体的、全方位的、系统的、深入的掌握和对世界历史进程中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发展状况作通盘考量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性的历史观。基于这样的一个宽维度、大视野的视角来深刻认识、深入把握中共百年党史,才能达到“述往事, 知当下,思来者”的目的,也才能立足中共百年党史,从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的角度构建起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话语体系。

其次,要从百年中国、百年世界的视角来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充分展示百年中共在百年中国、百年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将百年党史融入百年中国、百年世界中,百年中共筚路蓝缕、一路奋进的过程就是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就是百年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听历史讲述传奇,看史实惊涛拍岸,才能有的放矢的构建起具有中国特点的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

最后,要让百年党史学者、专家、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走出国门,逐步形成“百年世界看中国,百年中国看党史,百年党史看中共”的大格局,为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奠定实践基础。分类、分批的把百年党史的研究成果译成各种语言的外文,推向国际平台,公开出版发行;创办研究百年党史的英、俄、日、法、徳等语种版本的杂志,持续扩大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及时跟进宣传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百年党史研究的国内外舆论。

总之,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加快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一是要叙史与说理并重,进一步明确叙史话语在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既要讲理论,也要关注现实,解决问题。三是顺应历史大势,与时代同行。百年党史的辉煌,百年中国的灿烂,印证着中国方案的科学性,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讲好百年党史的思政话语体系的坚定决心。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逻辑进路”(20FKSB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