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我的思政课】讲好思政课,为幸福人生奠基

思政实践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  陈立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2021年以建党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为契机,立足“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足课堂主渠道,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校以“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形成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个性化课程的全域课程思政体系。其中基础性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专题教育和主题班会。拓展性课程包括:基于学科的数学文化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等;有基于生活的小法官课程、理财课程、博物馆课程、实践课程、志愿者课程等。个性化课程包含学生健康自我成长课程、积极心理课程、家长课程、小作家协会、幸福出版社等。思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多样,发挥课程和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增强学科育人功能

学校把课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各学科教学,渗透到每个育人环节,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构建起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特点,围绕“为幸福人生办学理念”,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把思政元素涵盖到体育课、劳动课、美术课以及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各学科课程计划、内容等主要教学环节。最后,梳理出各学科1-6年级德育细目和思政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系统化,整体构建学校课程思政体系。思政教育细目体现了各学科及相应年级思政教育的内容标准、内容解析、教育目标、落实途径、教学建议等,实现“全员、全学科、全过程”协同育人。

紧密关注社会现实,拓展思政课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学校讲思政课要同当前的现实紧密结合,让他们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结合建党一百周年活动,在实践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学校围绕建党一百周年,开展“百年沧桑创辉煌 朝实少年谱华章——迎‘七一’学科展示”。全体学生以年级方阵的形式进行拉歌演唱,《歌唱祖国》、《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在灿烂阳光下》、《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全校学生以年级方阵的形式进行拉歌演唱。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旋律、令人振奋的歌曲依次在校园的操场上回响。最后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绚丽的金粉挥洒出耀眼的光芒,亲临现场的仪式感让师生激动不已。我们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党,铭记革命历史,学习英雄精神,继往开来、奋勇前进。

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一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聆听讲话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中国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富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过程,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通过利用现实生活的思政内容,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起到润物无声、凝心聚力的作用。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学校根据不同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例如: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剪纸形式讲党史故事的作品,以更鲜活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师生通过一双双巧手、一把把剪刀表现出南湖红船、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水青山、面向未来等主题。一个个鲜活的党史人物、一个个经典的党史故事,跃然纸上。让学生通过一幅幅作品的创作,铭记革命历史,学习英雄精神。再如语文学科,基于学校设备朗读亭,开展“颂爱国诗歌、品红色文化”诵读比赛活动,传承红色精神讲英雄故事活动;推荐红色书籍和红色影片等。百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铸就民族复兴的伟大业绩。在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声情并茂,自己也受到党史的熏陶与感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课堂,用思想铸魂育人。2021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走进校园。《读本》在三年级、五年级开展。在《好少年在行动》的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然后,通过讲故事、案例解说、我心中的好少年的互动活动,逐渐聚焦好少年的标准,知道了好少年的榜样,发现了身边的好少年都在行动,同时能够接受同学们的建议,改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也行动起来,从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好少年提出的基本标准“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多种方式融入,丰富评价的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学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体系评价研究,注重建设学科发展性评价体系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学校从整体架构出发,围绕学校“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学科骨干教师带领全体教师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把学分制作为提高课程评价与实施的重要载体。学分制涵盖了知识、技能、习惯、德育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评价机制,做到与学校“德育教育评价”、 “学分制评价”改革相结合,实施一体化评价,形成全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提高全域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全面健康更好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