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干部多岗位历练的影响因素与实现途径

【摘要】多岗位历练是干部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既能提高干部综合素养,又是组织识别干部的重要方式。总体上看,组织培养力度、个体自身禀赋和宏观政策是影响干部实现多岗位历练的三大因素。因此,要从加强政治建设、提高素养能力、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人岗相适等方面推动干部实现多岗位历练。

【关键词】干部 多岗位历练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正确的决策作出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通过多重举措推动干部队伍成长发展。干部队伍成长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其中,多岗位历练是重要内容。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换届。在干部调整中,多岗位历练不仅成为组织选配干部的重要参照,也是干部个人成长发展的宝贵财富。那么,多岗位历练对干部成长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哪些因素会影响干部实现多岗位历练?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推进干部多岗位历练?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多岗位历练:干部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验表明,对干部的主要考量方面是领导能力。但是,领导能力并不是先天而成,也决非一成不变。正如长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卡茨所言,“可以将领导技能分为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概念能力三种,不同层级领导者需要具备不同能力组合。其中,技术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历练的,特别是可以在干中学来不断强化。”后天培养和历练就包括多岗位历练。

一方面,多岗位历练能帮助干部本人提升综合素养。良好的个人素养是干部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些本领直接映射出干部的综合素养,进而影响其成长发展的速度和空间。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历经实践锤炼。其中,多岗位历练就是重要途径。在笔者近期的一次调研中,52.1%的受访干部认为,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主要方式是“多岗位历练”和“挂职锻炼”,明显超过“专业学习”“教育培训”等方面(详见图1)。

另一方面,多岗位历练是组织识别干部的重要方式。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表明,一个成熟型的组织在挑选成员、识别成员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严格、周密的程序和机制。作为一个世界大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按照严格的程序挑选成员,而且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机制将优秀的成员识别出来并输送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组织结构的团结稳定和有序更替。何以有效识别干部?其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考核、考察谈话、民意调查等等,都是组织识别干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各有千秋。事实上,将干部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历练,不仅可以总体呈现其能力水平,而且能让组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在访谈中,不少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反映:多岗位历练对选人识人的作用较大。它不仅能成为干部本人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可以让组织从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认识干部。

多岗位历练的主要影响因素

既然多岗位历练如此重要,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干部实现多岗位历练呢?在问及“您觉得,哪些因素会影响多岗位历练”时,大多数受访者选择了组织培养力度、个人能力、年龄优势、机会机遇、已有经历、干部政策等因素(详见图2)。而个人能力水平、年龄性别、已有经历等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自身禀赋。因此,总体上看,可以将组织培养力度、个体自身禀赋和宏观政策看作是影响干部多岗位历练的三大因素。

一是组织培养力度。对于干部成长发展而言,是否可以经历多岗位历练并不完全是一个自主的过程,而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这个重要的外部力量就是“组织”。实践表明,在个体成长发展内在驱动力强烈的情况下,组织的在场及其关注程度和培养力度是影响干部成长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对于多岗位经历而言同样如此。以2021年中央组织部牵头评选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为例,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共计推选出148名优秀县委书记候选人。梳理这148个样本的履历可发现,他们平均经历了13.4个岗位。其中,超过20个岗位经历的至少有5人。总体上看,样本的多岗位经历特征比较明显(详见图3)。比如,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县(区)长、团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经济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县(区)委副书记等岗位。有27人经历过 2任以上县委书记岗位,有过县(市、区)领导班子任职经历的有113人,担任过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有40人,有省市机关岗位经历的有9人,有过企事业单位(国企、学校、医院等)任职经历的有40人。由此可见,这些样本大多经历了多岗位历练,特别是基层和一线的实践锻炼。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组织的培养力度和关注程度对于干部个人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干部的职业生涯和成长发展轨迹。那么,组织在培养干部过程中,主要是参照哪些因素来确定是否安排其进行多岗位历练?调研发现,领导班子队伍结构搭配是重要影响因素。不少人的多岗位历练与班子队伍结构搭配所需密切相关。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是检验一个组织成熟与否及战斗力强弱的重要因素。领导班子主要是由具有一定阅历、素养能力和不同性别的人组成。这就意味着组织部门在对各级组织和单位进行班子配备时,必然会考虑班子成员是否有过不同岗位历练的经历。如果意向人选尚未到达一定程度的岗位历练,那么组织部门就会有意识地将其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历练,从而为领导班子队伍结构的合理搭配提前做好储备。显然,这个过程实现了组织培养与个人成长的有机统一。从不少案例看,这是大多数干部成长发展的常规“路线图”。比如,上述148名优秀县委书记样本就是如此。

二是个体自身禀赋。学者桑玉成在讨论干部选拔时指出:“综合素养、道德品行、能力作风等,这是主观的,体现了干部选任的必然性。要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在‘选拔’干部时都会有这样关于被选者主观条件的考虑。有没有可能当上干部,暂缓怨天尤人,先要‘照照镜子’,自己有没有成为干部的内外兼修的条件。”这里阐释的就是个体的综合素养对干部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发挥着根本性影响。一个干部能不能在不同岗位进行多方面历练,同其自身素养高低密切相关。总体来看,这主要关联于能力水平、已有经历及年龄性别等自然因素。

能力水平不仅映射出干部的综合素养,而且是干部能否在不同岗位进行历练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已有经历与多岗位历练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但是,二者实际上相互交织。一方面,已有经历会成为干部能否实现多岗位历练的潜在前置条件。已有经历必然会成为组织挑选干部进行多岗位历练的重要参照。另一方面,多岗位历练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支撑干部的工作阅历,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多岗位历练提供支撑、奠定基础。在访谈中,一些经历过多岗位历练的人表示,已有经历确实会对随后的多岗位历练产生影响。一位干部在访谈时坦言:“有时,这个问题虽然很难区分谁先谁后。但是,对干部个人的成长发展确实至为重要。”年龄性别虽然是自然因素,但它是影响干部能否实现多岗位历练的重要变量。一般情况下,组织部门会重点考虑具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性别也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妇联等单位,女性干部的比重往往要高于男性。换届时,班子队伍搭配往往也会统筹考虑性别因素。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干部能否实现多岗位历练的因素。

三是现行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表明,政策一旦出台就会对相关群体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的工作,政策导向对它的影响极为直接。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强调干部队伍建设要实现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并相继出台了促进干部成长发展的“三化”政策。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从上到下都注重选用年轻干部,干部队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随着年轻干部队伍的逐渐壮大,如何使其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历练又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党中央就重视推动干部多岗位历练。虽然此时提出的概念是“干部交流”。但是,一定程度上仍回应了干部多岗位历练的问题。比如,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强调, 要认真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继续推进地市县级干部交流。在此基础上,1999年中办印发《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划定了干部交流的对象与岗位范围。2006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从更高层面对干部交流作出界定。进入新时代,多岗位历练受到更大关注。2019年3月,中央修订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何谓实践导向?其中,多岗位历练就是重要策略。正因如此,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挂职锻炼、“科技镇长团”等方式,试图以此推动年轻干部进行不同岗位历练。

多岗位历练如何取得更大成效

无论是对干部本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对组织结构的优化,多岗位历练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多岗位历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多层面发力。总体上看,当前亟需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标准。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表明,任何一个政党都必然要求其成员按照组织的意志来表达个体意愿、作出行为选择。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下,这种逻辑诉求就被转换为“讲政治”。可以说,“讲政治”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首要规则。因此,要想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历练进而成长起来,就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必修课并摆在首要位置。何谓政治建设?从政党政治的一般理论看,政治建设就是在政党政治的框架内处理各种政治关系以求实现政治目标的过程。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其内涵更加丰富。它还包括执政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方面所进行的建设性活动。这就意味着,对于那些具有培养潜力、组织准备安排在不同岗位进行历练的优秀干部,要从加强理论灌输、开展教育培训、上级领导谈心谈话、典型宣传引导、践行群众路线等层面,将“讲政治”等政治建设的要求浸润在其日常工作和行为实践之中。

第二,全方位提高能力素养。如前所述,是否可以实现多岗位历练往往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在确保政治条件过关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能力建设,将“能力”作为基础性工程。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握大局的能力。新时代公共事务治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特别是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类似“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的情况可能随时会出现。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战略定力,善于把握大局。其二,综合协调的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是干部必备的素养,否则将难以应对错综复杂的公共事务。特别是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不仅要有准确领会上级政策和意图的能力、争取各项支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能力,而且还要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干群关系等各种问题。用“十八般武艺必须样样拿手”来形容也未必有过。这就意味着,要把练就过硬的综合协调能力作为其能力建设的必修课。其三,狠抓落实的能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结一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亦可看出,能不能实干不仅彰显出干部个人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地区的整体发展面貌。因此,要树立崇实、唯实的导向,并通过多压担子等方式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上提高实干能力。

第三,确保有“岗位”可供历练、有“人”能去历练。这就意味着,要通过详细周密的顶层设计抓好多岗位历练。就岗位而言,要树立系统谋划思维,以设区市为单位,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摸排一定时间段和一定范围内可供交流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范围。客观而言,这对地区主要负责人和组织部门的系统谋划思维提出了较大挑战。它不仅要求主要负责人和组织部门要尽最大努力掌握整个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面貌,而且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无私精神和担当作风来推动这项工作。具体而言,主要是做好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做实做足多岗位历练的源头活水。比如,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整合纪检、信访、审计等各方数据信息,以设区市为单位建立一个清晰直观的数据库,全面掌握所在地区优秀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特长、主要实绩、发展意愿等基本情况,并定期比对其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纵向实绩变化、横向测评排名、廉政情况等内容,进而分系统、区域、职级直接掌握一批可以进行多岗位历练的优秀干部名单。还可以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及时发现、培养可以实现多岗位历练的优秀干部。正所谓,“紧急关头看担当,关键时刻看作为。”急难险重工作往往是发现、培养干部的重要渠道。对此,可以深入产业转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拆违控违、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中开展专题调研,精准有效地发现并着力推动优秀干部实现多岗位历练。

第四,坚持人岗相适,让多岗位历练有序有效。多岗位历练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所经历岗位的数量,而是要让干部在合适的岗位上接受锻炼、增强本领。这就意味着要做到人岗相适,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接受锻炼。调研发现,人岗相适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多岗位历练的效度。特别是随着现代公共事务治理的日趋复杂化和精细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专业化问题逐渐显现。而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并不只包括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还包括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岗位锻炼。这就意味着要通过不同岗位的历练以实现专业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要通过摸排干部的专业背景、已有岗位经历、现实岗位要求、组织培养目标等要素,将具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干部安排到多个不同岗位进行锻炼。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廉政制度建设的百年探索及经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1ZD0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Katzr.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55(1).

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

③桑玉成:《我们怎么选干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

责编/李一丹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