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 正文

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 |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胜利的时代意义

青春密码文章插图(加网信办)7.9(1)

【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专题

作者:王广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对于国家、民族、人民,乃至世界而言,具有非凡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消除了绝对贫困这个巨大挑战,中国人民迎来了幸福生活,中国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广泛赞誉,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

孕育新的时代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宝藏,激励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党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行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实现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精辟概括,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深刻描写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人们的感人事迹,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在脱贫攻坚精神背后记录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承载着坚不可摧的决心毅力,体现着勇往直前的倾力奉献。有几十年致力于大山教育扶贫的张桂梅,有选择回家乡奉献青春的黄文秀,有扎根于脱贫一线的黄诗燕……无数劳动人民倾力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他们怀着对伟大事业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用泪水和汗水洒遍贫苦地区,浇灌幸福的种子,正是因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奋力前行,才得以形成不平凡的时代风貌,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赓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开启下一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路上高歌奋进,披坚执锐、一往无前。

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在认清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反贫困事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理论,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闪烁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脱贫攻坚领域的璀璨光芒。在革命和建设年代,毛泽东同志秉持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理论,一方面,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来反贫困;另一方面,通过满足人民利益的方式来反贫困。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贫困现象的产生源自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和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的僵化认识,主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倡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沿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思想,认为要将中国的贫困问题提升到人的权利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进一步认为,当下中国贫困现象主要源自中国社会发展方式的片面性,主张用科学发展观来应对中国社会的贫困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行动的基本方略,实现了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我国的反贫困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反贫困斗争顺利推进,推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仍需要以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指导,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砥砺前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奋斗。

为全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1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这不仅是中国反贫困史上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全球减贫事业的历史性进步。这一胜利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信守承诺、为人民做实事的伟大政党,中国人民是不怕苦、不怕难的英雄人民。这一伟业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目光。一方面,为全球贫困治理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突出贡献者。中国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了形式多样的减贫合作项目,培训了各类减贫人才,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发展能力。同时,中国通过贫困治理,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快速减少,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自己的减贫方案和减贫经验,为减少全球贫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推动构建全球贫困治理体系注入变革力量。当人类历史转向世界历史,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成为从“相互隔离”走向“普遍交往”的有机整体,一切个体行为都有可能产生社会效应。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然而,全球贫困治理总体上仍处于“碎片化”状态,“共同治理”的贫困治理理念仍未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在中国反贫困的伟大实践中,其最终目的就是让贫困地区人口与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一起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全球性思维破解人类贫困难题,为人类反贫困事业提供建构性方案。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面临相对贫困的新挑战,决定了我们要基于实践不断总结发展反贫困经验,决定了我们要切实维护党的领导,脱贫是新奋斗的起点,党要不断推进反贫困事业向纵深发展,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