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思政实践】网络思政模式创新要处理好“四对关系”

思政实践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专门强调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已经成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塑网络空间,为网络思政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蓄了强大的革新动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处理好“四对关系”,突出思想引领,注重资源挖掘,加强体系建设,画好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

一是打通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壁垒。一般而言,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网络不是现实生活的替代而是现实生活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网上学党史,不是“用互联网上党史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从“网上是虚拟”“网下是现实”到“网络呈现现实”“现实承载虚拟”,是典型的“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相融关系。因此,通过网络学党史,要对于现实话语体系、组织模式进行重构,生发出契合青年接受特点和行为表达方式的话语语境,善于运用动静结合的图像话语,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形态,形成立体式感知的话语。比如,中共“四大”纪念馆发布了Q版党史人物盲盒,通过网络知识问答、定向搜索、趣味游戏等形式,让红色文化与潮流文化相结合,让党史知识和文创作品相结合,帮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党史,带来了强烈的参与感、互动感和体验感,这给高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带来了经典的学习范本。同时,虚拟与现实相融合更加突出强调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并存、交织与互动关系,这就意味着虚拟空间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空间的重要作用,虚拟世界必须打上现实世界的烙印。因此,网上学党史不等于仅仅从网络上学党史,而是要立足于现实这个出发点,引导青年学生线下实地走访,线上学习了解对应内容,打造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生态。比如,借助虚拟体验课程,引导青年学生置身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在情境体验中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真谛,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在心底更加坚定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新时代的信念。

二是形成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党史学习教育的总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区分层次、注意类别、靶向施教。一方面,要把握坚持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发挥“云平台”的资源优势,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具体载体,广泛邀请党史人物、科学大家、英雄模范面向青年学生讲述党史故事,也可以创新方法与形式,借助“万物互联”的载体优势,有效发挥及时性、关切性、融合性的特点,赋予英模人物可亲可敬可感知的属性,回应青年学生具体化的接受期待和身边化的接受认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网络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和本地本校的资源禀赋,讲述好校史中的红色元素故事,讲述好身边榜样的担当作为故事,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探索,鼓励青年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发出坚定“永远跟党走”、砥砺爱国奋斗的时代强音。

三是推动主平台和自媒体的协同。各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平台多为官方网络媒介,从一定意义上看,更加侧重于“面”上的宣传阐释,其优势是可以有效发挥官方平台的权威信服力,用真实史实、权威数据,准确分析、合理建构范畴体系,起到重要的议题引领作用。比如,当下正在高校中深入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就很好地发挥了主平台的舆论传播影响力,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上接龙、互动传递,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另外,基于主平台背后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撑和资源经费支持,一些高校官方网络媒体也综合运用短视频、H5 等新媒体技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话语体系的解释能力、转换能力与创新能力,产出了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的优秀网络内容产品,打造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融媒体,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而自媒体则更加注重在“点”上的突破,就要加大宣传引导,鼓励师生创作、推介一批“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党史学习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有声读物、动漫、短视频等精品力作,营造“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正向风尚。特别是要让主平台和自媒体围绕特定时间、节点,就同一议题协同发力,以专业增强说服力、以共振扩大影响力,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声势。

四是实现学党史和办实事的贯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线,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学与做有机贯通起来。因此,依托网络载体开展党史学习,就要深入把握数字时代学生的行为特点、接受规律,紧扣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方向,做到汇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学生学习需求,整合精品文艺文化资源服务学生精神需求,拓宽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提供日常便利资源服务学生生活需求。比如,青年学生习惯于碎片化的接受方式,就要在内容选题上把握主题主线,分层分类设置引导内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青年学生乐意表现才能,就要积极提供党史知识竞赛、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竞赛、革命歌曲传唱竞赛等具体载体,把网络化身为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舞台;青年学生热衷交流分享,就要在增强导向性上下功夫,开发一批红色情景类互动应用,记录学习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甚至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校史典故以及当地革命资源设计开发成网络学习游戏,以晋级过关、积分换学分为考核方式,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李萌,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与研修中心博士生、陕西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专职干部

【本文系全国网络教育名师支持培育计划阶段性研究成果,由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支持出品】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