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微课 > 正文

【好好学习】培养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今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对新时代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作出部署安排。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阵地,能否为实现民族复兴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党培养和输送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需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需要思考、学习并把握“信仰是什么”“信仰如何建立”“信仰为谁服务”。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对在探寻人生价值和意义基础上的终极目标的笃信,是精神的支柱、行动的指南、奋斗的动力。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提到了这个错把墨汁当红糖而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义乌人陈望道。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逐渐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936年7月,在延安的窑洞前,毛泽东对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坦露自己思想成长历程时,深有感触地回忆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中的第一本便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为真理而奋斗的人生是壮美的。从长征路上党小组“保证一个不掉队”,到新中国各行各业的“党员突击队”、救灾抗疫一线的“临时党支部”;从50多人的小党,到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目标,也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的政治信仰。

信仰如何建立

信仰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来源于现实磨砺,来自于对真理的追寻。2016年1月5日,在第13集团军军史馆,“半截皮带”的故事曾令总书记动容。红军过草地时,野菜挖完了,树皮啃光了,周广才和战友们只好煮皮带充饥。当剩下最后半截皮带时,他含着眼泪说:“我们把它留着做个纪念吧,我们带它去见毛主席。”后来,几位战友都牺牲了,只有周广才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

半截皮带的故事,令总书记动容,他感慨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南昌起义城头的火把,天心圩聚拢的火种,三湾改编的火炬,曾经见证了人民子弟兵的信念如磐;维和战场上中国蓝盔的责任担当,海军舰艇在亚丁湾犁出的护航浪花,救灾抗疫一线的迷彩身影,充分证明了人民军队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

对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来说,正确的信仰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学真信才能理论坚定,真心真诚才能学到‘真经’。”引导青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超越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情感阶段,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信念上自觉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在政治上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信仰为谁服务

《左传》有载:“上思利民,忠也”“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源泉。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选择“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才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实现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特别是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认识生命、阐释生活、揭示生死的生动实践中,“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肯定青年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新时代高校要坚持党对青年运动的正确领导,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以“青马工程”等有效载体为抓手,把握青年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杨龙 成都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

[责任编辑:靳永珠]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信仰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