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提高“六个素养”
机关干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提高以文辅政水平,必须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须具备和提高“博学多能、快捷敏锐、勤学多练、求真务实、宁静平和、吃苦耐劳”六个基本素养。
一是“博学多能”。公文内容往往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博闻强记,还需广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一要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思想政策理论水平。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学懂弄通做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大局观、群众观、发展观和法治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要有较高的思维层次和创新思维方式。要加强现代领导管理科学的学习和运用,坚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注重学习从领导的高度想问题、做决策、定目标、干工作、谋发展、求实效。坚持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真正想领导所想之事,谋领导所谋之策,言领导所言之语。在准确把握领导的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坚持把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以及本单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抓的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加以阐述,达到参谋助手思维与组织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从而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三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点滴积累习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进步阶梯和有效途径,许多文字工作者都有随身携带小笔记本和剪贴报刊的习惯,将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经验教训随时记下来,将报刊上的好文章、好的语句剪贴摘录下来,以积累丰富的素材。笔者认识多年非常博学的一位首长,虽然他已身居高位,但一直保持几乎每天记日记的习惯。一次我好奇地问他:“您工作那么忙,又有秘书,为什么还要天天写日记呢?”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能每天将自己最深刻的感悟或者哪怕一刹那间的灵感记在纸上,天长日久,积累的不仅是阅历文字,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而这两者都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首长的回答寓意深刻而又难能可贵,然而现实中又有几人能一直坚持做到呢?其实,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状态、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动力和优良品质,就会发现,如果经常不读书看报,不写几句话,就感觉似乎少了些什么。有了好的积累,自然就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说写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二是“快捷敏锐”。良好快捷的执行能力和敏锐的新闻触觉,是一名机关干部的必备素养。当前,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更趋多元化,面对新时代新常态,无论是管理服务保障对象,还是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无论是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还是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的诉求,都要坚持主动靠前、超前谋划,努力提高工作的前瞻性;要胸怀全局、服务中心,努力提高工作的战略性;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定位,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要勇于创新、敢做善成,努力提高工作的创造性;要善于协调沟通、群策群力,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要善于从领导讲话中、群众的心声中、日常工作动态中,以及新时代、新思想、新特点、新规律、新问题和一些经验教训中捕捉焦点,从海量信息中、繁琐的事务中和平凡的事迹中发现亮点。
三是“勤学多练”。俗话说:“勤能补拙,水滴石穿。”人非生而知之,大多数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并非都有先天写作基因,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只上过小学五年级,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只因后天的勤奋努力才取得了辉煌成就。具体说要做到“五勤”:
一是眼勤。我们常说:干什么,吆喝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养成多读书、多看报、多听新闻等良好习惯,及时了解时事政治,掌握党的大政方针、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本单位日常管理服务保障工作的发展变化和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学习兄弟单位和有经验的同志对文件、材料的写作方法,以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二是脑勤。“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坚持勤动脑、多过脑、会思考、善总结。凡事三思而后行,对完成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领导交给的任务,要紧密结合实际,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对下一步的工作,要提前谋划,切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经常性问题导向,不断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反复琢磨提高,才能产生灵感,形成想法,写出好的材料来。
三是嘴勤。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要坚持多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经常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对不清楚的情况、数字、细节,要勤问深挖,确实搞清楚,以便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素材,为高质量办文办会办事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腿勤。有人说记者的文章是用腿写出来的,此话不假。公文材料也是如此,要想把材料写得有深度有水平有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需结合实际,多深入基层和一线群众,进行实地调研,切实了解实情,广泛收集多方意见建议和真实素材,防止“闭门造车”。如前年,我们深入各驻京办开展“双重管理,分级负责”机制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撰写了调研报告,为建立国管局、各省区市和北京市信息通畅的沟通机制,做好新时代驻京办事处党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是手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坚持多写多练,边写边练,以写带练,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不断提高写作技能。如近几年来,笔者组织建立健全了党建信息宣传员制度,先后改版了驻京办管理网,策划并创办了《驻京办动态》简报、“求知论坛”、驻京办“青年讲坛”,努力打造“掌上党建”“互联网﹢党建”等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平台和特色党建品牌。并通过宣传橱窗、局政务内网、微信平台、读书征文、座谈讨论和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勤学、多练、多写,大胆走上讲台,展示形象,对鼓舞士气、提高干部职工的说写能力和做好新时代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以及加强新时代驻京办事处基层党建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是“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对新时代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公文不仅对内,更要对外、对上、对下。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的政策形势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具体的目标任务,内容必须要及时准确、真实可信、可靠可行,文体要规范,文风要朴实,防止“穿鞋戴帽”、胡编乱造和“假大空”。
五是“宁静平和”。大凡从事过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写材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安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机关干部除负责文字材料写作外,还身兼多项事务性工作,经常分身乏术,而且还容易被一些人贴上只会写材料的“标签”。这就需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切实静下心来“一时一事”,心无旁骛,挖掘素材,不断提高文稿质量与工作效率。台湾大学有一座著名的“傅钟”,每天只响21下,为的是纪念老校长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能够真正认真静下心来思考的人似乎并不多。正如一把盐放入杯子里会咸得发苦,而放入清澈的小溪却甘甜可口,无论选择做杯子还是小溪,都是一种追求一种心境,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就需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豁达平和”心态。尽量让自己静下心来,每天抽出时间安静地学习思考,认真研究与工作相关的理论与业务,对有效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大有益处。
六是“吃苦耐劳”。众所周知,公文写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清苦工作,有人把写材料比作建房子,此话不无道理。要完成一篇好的公文材料通常包括:受领任务、确定主题、动议分析、认真构思、拟定框架、收集素材、潜心写作、反复修改、逐级呈审、印制发文等十项工程。不少单位人少事多,办公条件有限,于是“五加二,白加黑”“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等几乎成为常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经常加班加点写材料,难免产生苦闷情绪。尤其长期埋头伏案工作,对颈椎腰椎和眼睛视力等伤害很大,除了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高度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娴熟的写作技巧外,如果没有年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坚持长年如一日做好这项工作的。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各种积极健康渠道缓解压力和调节心情,让自己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一方面年轻干部若能通过办文办会办事,进行积极有效锻炼,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将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将来走上别的更好的领导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