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元叙事语境下后2020时代“精神贫困”治理研究

元叙事语境下后2020时代“精神贫困”治理研究

     唐 任 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消除贫困是元叙事语境下人们的一种大胆设想和理想追求,消除了绝对物质贫困的后2020时代,“精神贫困”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大场域的主要特征,是比物质贫困更难治理的贫困。“精神贫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上的贫困,是人的“行为失灵”,需要通过弘扬贫困“耻感文化”,克服贫困者的“穷人心态”,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动力和正能量,扩大贫困者的“带宽”,建立“精神贫困治理法”等途径,彻底根治“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的顽症。

【关键词】元叙事,后2020时代,精神贫困,心物场

 

贫困绵延人类历史几千年,消除贫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成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上的大事件,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中的“永恒真理”和“人类解放”之类的故事。马克思主义重视“消除贫困”这样的大事件的解决,并将其作为“人类解放”的标志。因此,将贫困治理放在“元叙事”语境下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元叙事”又称为“大叙事”,是一种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作为一种完满的设想,“元叙事”是一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始有终的构想型式,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的大胆设想和历史求证。“贫困治理”之所以需要“元叙事”语境加以研究,是由于千百年来“消灭贫困”这种“乌托邦理想”或“空想社会主义”无法得到证实,反而常常被现实的无情打击而破灭,因此“消灭贫困”常常被带有神话的色彩。但是,“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思想家、政治家们进行的大胆设想和历史求证,这种“元叙事”产生的动机源于人们对人类发展前景抱有的美好希望或恐惧,而且涉及到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结局,马克思主义者设想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建筑在“消灭贫困”这样一种政治理想的构架之上的。尽管21世纪初以来西方史学循着突破政治框架的路子前进,“元叙事”的主题线索偏重经济和文化,但最终的结局仍然摆脱不了与政治结构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干系。因此,以“元叙事”语境研究后2020时代中国消除了绝对物质贫困后的贫困治理,不仅是一种历史叙事,更是一种现实构想。

一、“元叙事”语境下后2020时代“精神贫困”的特征

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实现了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为消除物质贫困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以大无畏的胆气和魄力,向世界许下了消除“贫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的庄严承诺,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几千年来人民的梦想,成为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但是,2020年消除了绝对性的物质贫困并不等于“贫困”的终结,除了还有少量“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和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的贫困者之外,后2020时代面临着比“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艰巨的任务,就是“精神贫困”的治理。


①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思想研究”(批准号:18AGL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项目批准号:18ZDA012)作者简介:唐任伍(1953- ),湖南邵阳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特聘杰出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研究方向:政府经济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靳永珠]
标签: 元叙事   后2020时代   精神贫困   心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