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马建堂:以改革促创新 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在日前举行的国研智库论坛2019年会上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引擎。当前需要切实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促进中国经济新动能更好地成长壮大。

创新是新动能成长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马建堂表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主旋律。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大国崛起之路就是引领创新之路。创新的力量在于,它通过技术进步、知识更新和组织管理的改进,不断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带来经济社会的进步。进入近代以来,创新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18世纪以蒸汽机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引发了由传统的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生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全面开启了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19世纪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引发了从机械化生产向电气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转变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以原子能、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再次引发传统工业的革命性变革,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不断提升,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历史长河中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创新正在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正在以创新大国的姿态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历史充分证明,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是民族进步之魂。

“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的关键。”马建堂表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家竞争形态之变,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带来的国际权力和国际秩序之变,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导世界的传统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此,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凭借科技方面的雄厚基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图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新兴国家为了推动经济的“赶超”,也纷纷加快创新步伐。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前世界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与核心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正在和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们仍然面临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我们要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上加大力度,在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关上下功夫,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错失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决不能再让新的机遇从身边溜走。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我们就能迎头赶上,抓不住就会被时代抛下。我们必须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牢牢抓在手里,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加快创新步伐,增强创新驱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创新是中国经济克服困难行稳致远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支撑我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增长的传统动能遇到了诸多限制。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下降,资本存量也到了一个极大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再也走不下去了。破除要素瓶颈,促进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只能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只能依靠创新激发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取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外的外资准入限制等。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确保要素资源能够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减少资源配置中的扭曲;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扩散,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促进新的科技发明发现,特别是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创新创业创造浪潮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新行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引擎,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并必将带动中国经济的不断跃升。

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促进新动能成长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通过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才能清除有形无形的“围墙”,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现。

马建堂认为,首先,要破除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改革开放40年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发展的每一次提速,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我国几千年治国理政思想史上是第一次;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一是要破除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情结,破除“原路滑行”的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从过去的依赖要素资源投入抓增长转向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谋发展。二是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守成观念,保持对前沿领域和新生事物高度的敏锐性。鼓励在发展实践中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我们不能再安步当车,而应该做创新的促进派、行动派、实干派。三是要破除关起门来搞创新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创新意识。我们要进一步敞开大门,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推动创新,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打破“封锁”“隔离”,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实现更多的“并跑”和“领跑”,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四是要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需求导向,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短期之利,让创新紧扣发展需求,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变成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其次,要扫除创新发展的制度藩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制度建设,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制度支撑。制度创新是“原动力”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搞活体制机制,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关键所在。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精简项目管理流程,减少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做法。真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二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从整个创新链、转化链上全面发力,聚焦供给端、服务端、需求端薄弱环节,加大改革突破力度。解决好成果转化中价值确定较难、转化手续复杂、利益分配不清的问题,释放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三要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针对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金融服务政策,培育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促进技术和资本的有效对接,解决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最后,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的优胜劣汰,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措施相比,市场主体更欢迎政府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突出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这些举措,将更加有力地打破不同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隐性壁垒”,推进“降门槛、同规则、同待遇”,强化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职能,确保竞争政策的有效执行,更好地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类创新主体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马建堂   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