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社会建设:奏起增进民生福祉交响乐 (2)

新中国70年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回顾新中国走过的70年,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与我们行之有效的好做法是分不开的,这些可以归结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值得高度肯定和发扬光大。

●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过去70年,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我们都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和支部建设全面覆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增强政治意识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首要条件,各级社会建设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自觉,把握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站稳政治立场。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党的领导有力的时候,社会建设就阔步前进;凡是党的领导弱化的基层,社会矛盾就比较突出。

●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过去70年,在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社会建设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既不能以有关社会建设部门为中心,也不能以社区机构为中心。我们的社会建设事业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人民群众对社会政策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尊重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选择权,才能确保社会建设工作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社会建设脱离群众的时候,社会建设就缺乏活力。凡是社会建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时候,社会建设总是生机勃勃。

●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不断深化改革

改革是不竭的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表明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要闯险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以制度创新来推动社会建设工作改革,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进而延展到全局,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达矛盾汇聚的深处,使此项改革与彼项改革建立起稳定的连接体系,考验着各级社会建设工作相关部门的改革智慧与治理水平。社会建设工作不改革没有出路,唯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方针,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开创新时代社会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建设工作改革、系统设计社会建设工作改革、全面推动社会建设工作改革。因此,社会建设既要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又要善于运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手段全面改善社会建设工作,进而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工作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社会建设坚持改革的时候,社会建设的功能就会不断完善;凡是社会建设脱离改革的地方,社会结构就出现僵化。

●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2018年3月全国人大新组建了“社会建设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审议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群团组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有关议案、法律草案,开展有关调查研究,开展有关执法检查等。这一设计是为了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建设。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社会建设依法推进的时候,社会建设就秩序井然;凡是社会建设没有章法的地方,社会建设总是一团乱麻。

●社会建设必须始终注重不断改善民生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社会建设注重改善民生的时候,老百姓就有幸福感;凡是社会建设不注重改善民生的地方,老百姓总是不满意。

总而言之,总结过去新中国民生发展70年的经验,就是要让人民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唯有“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通讯作者)】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民生   建国70周年   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