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校安全风险防控 > 智库研究 > 正文

崔祥烈:浅谈学校安全工作建构(2)

三、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特指针对安全客体即学生而开展的知识传授、日常教育、各类活动、专业训练等行为,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生存能力。

(一)课堂教育

学校利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师资、固定的教材对学生传授固定的内容,以便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安全知识,对目前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尽可能充分认识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包括:

幼儿园实施安全启蒙教育;

中小学实施公共安全教育;

大中专实施普及性安全教育。

(二)应时教育

应时教育是学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由每一名教师来完成实现的,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和习惯。主要有两方式:

应时式教育——教师应在各类活动前、社会实践前、合理劳动前、上课前及课堂需要时、课间休息、自习时等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

固定式教育——学校和教师坚持以我为主,每月安排一个专题教育。

(三)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亲身参与与安全相关的活动,以期通过体验性的感受来增强学生应急本领和安全技能的养成和巩固。主要方式有:

学校定期组织多类型的应急演练;

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感受;

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训练营等。

四、全面到位的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管理是指在教育教学、学习生活、实践活动等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学生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采取科学的手段,发挥员工的作用,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实现学校物和环境、各管理环节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的和谐,达到预防安全危机或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学校安全管理分校内安全管理和校外安全管理两大类。

(一)校外安全管理

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在校期间实施的体现学校社会责任的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水面安全、公共卫生、森林草原防火、假期安全、网络安全、上下学安全、预防侵害、青少年犯罪预防、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

(二)校内安全管理

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实施的管理行为,主要包括校舍建筑、设施设备、三防建设、门卫管理、课堂安全、课间安全、实验安全、大型活动、社会实践、体育活动、卫生安全、住宿安全、教师安全、消防安全、接送安全、危险器具、信息安全、校园暴力、学生行为、安全档案等20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内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