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环保 > 正文

攻坚,为了美丽中国(2)

——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防治纪实

又岂止长江?

本世纪初,全国重要河湖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七大江河水系中,超过一半的监测断面为五类或劣五类水,约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几十年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与“大招商”“大开发”相伴的,常常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环境问题,最直观的是水,感受最突出的是大气,最不容易觉察的是土壤。

江西东北部的鹰潭市,有亚洲最大的铜产业基地。上个世纪80年代,大量铜加工厂兴起,2000多亩良田成了不毛之地,甚至一些村民体内重金属超标。30年后,重度污染区域的3个村庄、558户村民不得不整村搬迁,离别世代居住的故土。

2016年,江苏常州“毒地”事件引发公众恐慌。常州外国语学校迁入新校区后,陆续有学生出现皮炎、流鼻血等症状。事后调查发现,这里曾是化工厂,土壤及周边环境已严重污染。

成为“世界工厂”时,中国也成为汞、铅、镉、砷、铬等生产、应用和排放大国,大多数污染排放物进入土壤。

危及粮食、危及健康、危及下一代……一起起污染事件曝光后,人们发现,脚下这片土地危机重重!

89岁的曲格平,原国家环保局第一任局长。他也许是中国环保界得奖最多的人,却从未因此开怀过。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就开始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角力。治污,凝聚了几代人的奋斗。

“在中国找一件最困难的事干,可能就是环保!”

老人的声音微微颤抖。

一个刚刚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还有大量贫困人口的中国,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大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一个为“站起来”“富起来”而不得不在发展和环境中艰难选择的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打开中国地图,一条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展现了生态环境“家底”——

这条线东南方,生活着全国94%的人口,环境压力巨大;

这条线西北方,自然条件贫瘠,生态系统脆弱。

河西走廊,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靠的是与之相依的祁连山滋养。半个世纪以来,祁连山先后经历过砍树、开矿、建水电站、搞旅游四轮大规模开发。上世纪九十年代采金、挖砂高峰期时,仅张掖一市就有824家矿山企业,其中770家在保护区。

靠山吃山,山真的会被吃空。

先发展、后治理,这条常规道路发达国家走了上百年。其间,还向外部转嫁了大量污染。

而对中国,历史不再如此“仁慈”。脆弱的生态家底叠加巨大的发展体量,这条老路走不起,也不能走!

这是彰显使命担当的必答题:破解人与自然的亘古之问,以坚毅和果决向污染宣战

“中共施政纲领把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章,这在全世界执政党中罕见。”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的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人注目。

大会刚结束,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莫里斯·斯特朗就捕捉到这一重要动向。

一个月后,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赴外地考察时发出告诫——

“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银冰瑶]
标签: 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