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问题集中解决,专项治理刻不容缓。
着力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行动,集中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82个,问责32人次,其中追究主体责任8人、监督责任6人;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28件,立案查处104人、组织处理120人。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环保领域监督检查、线索处置和追责问责,及时办理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严肃查办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坚决查办顶风违纪的案件。累计追责问责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的责任人10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人、诫勉26人、约谈32人。
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问责,加强与政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坚决冲破“关系网”、打破“保护伞”;收到问题线索37件,其中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三类”重点问题17件,办结5件,立案查处1件3人,其他类问题20件,办结5件,组织处理6人。
全力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排查“一卡通” 64.5万张,清理资金10.5亿元;170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说清问题,上缴违纪违规资金37.1万元,退还群众24.6万元;针对管理中的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62人,党纪政务处分28人、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1人。
聚力治理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先后召开教育警示大会和工作推进会,组织人员不定期对教育“四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明察暗访;查处学校主要负责人管理不力问题9人,问责学校相关责任人17人,督促县教科局将违规补课的4名城区教师调至乡镇学校。
有一种风度叫“勇立潮头”,深化改革铸铁军——
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这一年,大竹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派驻纪检机构改革,构建完善监督体系,整合汇聚监督力量,实现对全体党员和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有效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选举产生县监委班子,挂牌成立大竹县监察委员会,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整合优化纪委监委内设机构,设置16个职能科室,其中执纪监督、审查调查机构13个,工作力量进一步向主责主业聚焦。与西南政法大学签署《校地合作意向书》,双方在学历教育、干部培训、专家顾问、业务指导、技术保障、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已组织两批共102名纪检监察干部赴西政参加法律和业务培训。
推进派驻纪检机构改革,根据“全覆盖、分类派、统一管、增力量、明权责、强监督”的原则,稳步实施县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成立15个派驻纪检组筹备组,对63家县级部门(单位)进行全覆盖监督;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和相关规定考核考察、选拔任用派驻纪检干部,目前,64名筹备组干部到岗到位,派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打铁必须自身硬,执纪者必带头守纪。作为维护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和“啄木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果断的行事能力、清廉的工作作风。
一年来,大竹县把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自身建设年”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培训、“学习讲坛”、上派下挂、顶岗轮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党纪法规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严格落实系统内“两个责任”,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纪律作风建设,严格防止“灯下黑”,立案查处违纪违规纪检监察干部3名。
看今朝,广阔竹乡大地,清风袅绕、正气浩荡;
回望来时路,步履铿锵、激情飞扬;
展望新征途,踌躇满志、扬帆起航。
勤奋睿智的竹乡人民坚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持续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征程中不松劲、不停步,众志成城、聚智合力为加快建设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和西南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全面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