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专访(2)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

从国际上的实践来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比较行之有效的手段包括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

环境税,如排污税、产品税、能源税、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环境税也有局限性。一是公平性问题。环境税使纳税人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但环境质量改善的受益者不一定就是那些税收的承担者,而且环境税收入在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均可能使税收支付额的不均等性增加。二是泄漏问题。可能导致污染排放高的企业从征收环境税的区域向不征收环境税的区域转移,给那些尚未征收环境税的区域加重负担,而诸如臭氧层破坏以及温室效应这种全球性的问题并没有得道实质性的解决。

排污权交易,指在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实现成本有效的减排模式。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全以政策为基础的市场,政策依赖性太强,政策目标不够严格、缺乏监管力度或者市场中的一些寻租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排放权交易市场失去活力,最终无法达到实质性的减排目标

一说到生态保护,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是环境工程的问题,但金融介入的越来越多,对于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通过金融工具介入生态保护,能够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来达成生态环境目标和规避风险。成熟的金融介入机制作用能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配置功能。通过金融资源对产业和企业的选择,对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发挥引导、淘汰的作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如绿色信贷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资金从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行业投入到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二是风险控制功能。规避风险是金融企业的基本行为,通过对生态环境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和管理,实现金融企业和项目的环境风险最低化。三是行为引导功能。通过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和信用等级划分,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技术创新的力度,转变资金流向,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在国际上,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金融管理模式,是否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有哪些方法在您看来是国际通行的?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金融管理模式主要有这几种。一是绿色贷款准则。赤道原则是针对绿色信贷的风险框架,它要求贷款企业必须遵循赤道原则中的社会和环境标准,如不符合,银行将拒绝提供融资。目前共有来自36个国家的84家金融机构采用这一原则。二是绿色投资银行。英国绿色投资银行(GIB)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为绿色低碳项目融资的银行,GIB评估项目的三个准则包括:稳健性、杠杆效应和绿色效应。三是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是专门针对环保或低碳类项目募集资金发行的债券。国际通行的原则和标准包括绿色债券原则(GBP)和气候债券标准(CBS),从200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行绿色债券991.1亿美元,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以及工业能效领域,这些项目能够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污染物排放。

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都是国际通行的原则,绿色投资银行也可以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部分效仿。

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在您看来有哪些特殊性,和其他国家有何不同?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我们还处在由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转向发展经济同时兼顾生态环境问题的初期阶段,各方面的保护措施和投入都相对不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控制污染物排放,将污染物排放严重的一些企业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挥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协同效应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大众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对薄弱,很多商业行为在目标偏好上更倾向于将环境目标让位于其他目标,在时间偏好上更倾向于用眼前利益取代长远利益,在这种背景如何吸纳充分的资金去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是一大挑战。中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不能够对环境现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导致环境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加剧生态退化。

大数据的介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大数据的介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成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环境指标信息和污染源排放信息相互结合,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分析环境污染成因。二是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科学的分析合理预测企业排污强度,污染源分布情况及其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并定时监测环境治理效果,不断改进治理方案。三是监督作用,数据公开与数据收集间接地让公众成为环保部门工作的有力监督者,有助于环保部门加大力度治理违法排污企业。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张立钧   金融机构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