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未来的传播形态与社会文明形态(5)

未来的“专业媒体”

从理论上来讲,未来世界中,每一个意识主体的意义系统都可以无障碍地传播给别的意识主体,也可以接受所有其他意识主体的意义系统,实现“传播无极限”。但是,仅从纯技术角度来说,每个意识主体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即使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人类可以“长生不老”,在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都是有限的),而同期内其他意识主体可以提供的信息、大千世界产生的信息必然是无限的。这个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每个意识主体必然需要信息筛选这一程序,把自身不关心、不需要的信息和意识排除在自己的意义世界之外。因此,伴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非但没有减小,反而可能扩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许会更加困难。“一对多”、媒体对大众的传播也会变得更加障碍重重。泛泛的“一对多”“一点对所有”的传播,因为太多信源、相近信源的高密度竞争与冲抵,大量的信息被中途拦截、过滤、屏蔽而失效。只有极少数的信息幸运儿能穿越重重障碍,跨越大众传播临界点,被自媒体、大众媒体等集体放行,发酵而成为公共信息。从理论上说,每一个自媒体都可以变成“一对多”,甚至“一对所有”的大众媒体,只要媒主及其信息有足够的吸引力,传统的专业媒体面临着比渠道稀缺时代远为复杂的竞争局面。千万倍、甚至亿倍的竞争对手,此起彼伏地争夺着专业媒体的传统领地。随之带来的专业媒体经营效益降低,员工收入下降,逼迫着员工跳槽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另外,单兵作战或小团体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比渠道垄断时代大为增加,也进一步刺激了员工脱离庞大的专业媒体机构另辟蹊径的梦想,虽然他们也必将面临怀揣同样梦想跳入这个广阔领域的同行的残酷竞争。

传统的“大媒体”“重媒体”的优势仍会长期存在。较长的历史积累下的品牌和公信力是人们信赖、选择他们的重要理由。大规模的人员、成熟的分工协作系统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规范的传播品,特别是小规模、轻投入的“小媒体”“轻媒体”无法生产的专业化、精品化、多样化的传播产品,例如反映人类认知极限地带的传播品——拍摄人体内部的复杂系统,包括精神世界,物理上的极小粒子的运动方式,海底世界、深地空间、浩瀚宇宙的真实图景,都不是单个个人或小团队能够胜任的,通常仍需要专业的研究机构与掌握了最精密的重型传播设备、技术与娴熟的制作、传播技巧的专业传播机构合作完成。专业媒体的价值不再体现为传统的渠道价值,即使靠政府的力量形成了某些渠道垄断,这些渠道的传播有效性也极不确定。每一个专业媒体找到自己的价值支点,不断夯实并扩充渠道、内容,提升整合传播、整体服务能力,才能确保在兵戈频仍的传媒世界中守住自己应有的版图。

“传播”给“组织”带来困扰

技术的发展使组织(包括庞大组织)内部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原来基于技术和成本考虑而采用的层层传递的内容,可以瞬间抵达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一些特定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从组织的最高层越过下面若干层,直达组织的基层与特定个人。最基层的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直达顶层。然而海量信息的双向喷涌也带来各级的接受困扰。下层接受上层的信息过多,必然带来信息疲劳、信息抵触,大量的上级信息被搁置,事实上形成不少信息黑洞,上级的指令、意图无法真正贯彻。越级传播信息和指令也带来基层对不同层次上级指令的困惑和无所适从,特别是上级与上级之间出现相互矛盾、冲突的指令。这样,组织行为的无序、混乱就会在所难免。上级面对滚滚而至的下级信息,也根本不可能及时妥善地回应,在“以少对多”的上下级传播中,上级反而是信息处理的弱势群体,因为其时间资源永远不可能和人数远多于他们的下级对等。长期没有有效反馈的上下传播,也会使下级心生不满,对组织产生厌离、叛离的情绪。

由于传播的空前便利,组织成员接受巨量的组织外信息的干扰、冲刷,其价值观始终处于与社会、与其他组织的价值观相互比较、影响之中,很容易被其他价值观修正,因而对本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很容易动摇,对组织文化了解、理解、接受、融入的兴趣降低,对组织的忠诚度下降。一个成员可能同时归属于不同的组织,或在不同组织之间流动,甚至是频繁流动。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成员流动性的增加,使组织的核心信息、机密信息和核心竞争力,都极易流失,组织的稳定性遭遇严重危机。组织价值观的整合变得越来越困难后,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越来越靠赤裸裸的现实利益,并且是最短时间内可获得的、能变现的利益,对成员长远利益有好处的因素,都可能被置之不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利益变现”的竞争,组织的发展不得不更多强调短期现实利益,从而极其容易舍弃其根本价值取向和长远的战略利益。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大组织、巨型组织出现无法给成员兑现利益,从而众叛亲离甚至土崩瓦解的局面。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