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十年艰辛扶贫路(4)

——记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奇

建产业 抓脱贫

痴心汉子不回头

2008年当选村主任,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位置在变,宗旨不变,责任更重,田云奇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他说:“一个合格的村干部决不能停留在慈善式的捐助上,那只能救一时之急,不能满足长久之需。”他要发展产业,带动全村整体脱贫。

2000年,田云奇租下3200亩荒山荒地发展产业,却几经挫折,但他没有退缩。2004年,他调整思路,投资5万元开始种茶,当年造园20多亩,其中有4亩为后来声名大噪的“冷后浑”。随后,他又建成400亩拥有罗汉松、山茶、桂花、红豆杉、七叶树、珙桐等10多种珍稀植物和观赏植物的园林。

到2013年,田云奇植树造林1000多亩,苗木园里留存造林苗木12万株,各类园林观赏苗木5万多株,茶园80亩,茶树苗圃20亩。

经过4年奋战,全村下山的公路基本通车,大干一场的时机终于成熟。2013年4月1日,田云奇来到利川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全州第一家家庭农场——利川市奇景家庭农场。

他要把农场变成带动全村发展的巨大引擎。在长远规划上,立足植树造林,办好林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建成生态家园。近期规划上,发展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同时,鼓励村民来基地创业,发展养殖业,从而形成种养结合的格局。

奇景家庭农场变成了返乡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基地。早在2012年,田云奇就划出40亩林地,建好厂房,让村民涂显刚养殖山鸡。2015年,他又提供1万元启动资金,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赵爱勇在农场办起了黑猪自然散养场。2016年,村民夏忠双在农场办起了常年存栏2000只的土鸡放养场。

农场为附近农民农闲时提供了务工机会,只要天气合适,几乎每天都有10位左右的村民在这里做事,最多时100多人。2015年以后,农场每年为村民支付的工资总数超过了10万元。

农场先后无偿为村民提供茶苗10万多株,村民到农场的苗圃里挖茶苗甚至都不需要给田云奇打招呼。现有的120亩茶园在管理模式上又带动了农民规范化生产,为产业发展起了示范推动作用。目前,楠木村在奇景家庭农场的直接带动下,已发展茶园2963亩,每年可为村民带来超过500万元的收入。

2016年,楠木村人均收入9600元,成功实现整体脱贫。

目前,“一村一品”已经在楠木村形成,田云奇又提出办生态茶园,把产区变景区。他号召村民在茶园里种上各种花卉草木,既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又增强茶园的观赏性,从而建成园艺式茶园。

田云奇把全村最具特色的吊脚楼拍到手机里,他要借发展民宿的东风,把本村具有土家特色的建筑强力推出,发展旅游业,使村里的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修建公路、精准扶贫、发展产业、留守老人、孤贫儿童,张家灯不亮了、李家水不通了……田云奇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却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几乎没时间没精力顾及家里和农场的事,全凭陈全章一个人操持,近7万棵景观树快要长成大树了,也没办法去找销路,而每天那么多人干活月底工资照发,农场运转越来越困难。

早已身心俱疲的陈全章幽幽地说:“田云奇呀,你再使上一把力,全村人就富了,我俩就有时间出去讨米了。”田云奇沉默了,他知道,他亏欠这个家太多了……

田云奇找到关系最好的一位朋友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临别,朋友和他斗嘴:“田云奇呀田云奇,叫你跟我们一起做生意,我们分点汤给你都胀得死你,你要去当村干部……”朋友话还没说完,田云奇来了十二分精神:“你不要对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这么说话,我一年带千多村民人均挣万把块,是多少钱?你一年才挣多少?没有共产党,你哪里来的项目?哪里挣得到钱?不信你到非洲去试试,还没出门炮弹就把你炸飞了。”兄弟俩哈哈一笑,对方由衷地伸出大拇指。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此文首发于《恩施日报》)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脱贫   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   楠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