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郑剑波:精准扶贫的“建宁经验”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12月28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2017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以下是福建省建宁县县委书记郑剑波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性的决策、最突出的贡献。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近18年,走遍了三明的山山水水,曾11次深入三明、其中2次到建宁调研指导,提出过许多重要论点论述论断,至今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比如,1999年3月调研时提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要啃骨头,打歼灭战,真扶贫,扶真贫,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1999年7月调研时指出,要关注老区苏区,要做到“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老区,积极发展老区建设;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断改善他们的文化经济生活;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干部,发挥他们的余热,关心他们的生活。要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一要扶真贫,真扶贫。采取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措施,钱要到村到户,把过去五户联保、小额贷款的措施配套起来,帮助他们选好一二个种养项目。二要解决老区“五通”问题。要以“五通”为重点,进一步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做好“五老”生活保障工作,逐年提高“五老”生活待遇。2002年6月在建宁调研时提出,要在信贷、税收、财政等方面加大扶贫力度,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有效扶贫机制,加快经济落后地区发展速度。三明的广大干部群众对习近平同志在感情上很亲近、内心里很崇敬。作为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宁全县上下以发自肺腑的深厚感情、滴水穿石的努力实践、马上就办的实干作风、确保过硬的从严要求,确保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得更深、悟得更透、贯彻得更彻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宁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是硬任务,也是政治责任。近年来,我县大力探索精准脱贫的路径和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2016年精准扶贫综合考评全市第一,贫困人口从2015年5454人减至2017年年底的11人,2018年再奋斗一年,全县就可实现脱贫摘帽。建宁在扶贫攻坚中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压实责任,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自觉扛起工作职责,做到层层有担子、人人有压力。一是党委政府主动担责。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脱贫攻坚现场会,有针对性地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集体约谈会,持续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高密度检查指导、高强度部署推动,确保脱贫攻坚有序推进。二是“两张清单”明确职责。每年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就是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任务清单”“问责清单”下发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做到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推动工作。三是全员帮扶一齐上阵。实行“县领导挂乡镇、部门挂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每个贫困户都有一名体制内干部担任帮扶第一责任人,每个贫困村都有第一书记(主任助理)和工作队驻村帮扶,同时每个乡(镇)都设有扶贫办,配备1名以上扶贫专干;每个村都设置了扶贫工作站,配备了村级协管员,做到帮扶全覆盖。

二、精准到人,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根据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抓增收送项目。根据贫困户的立地条件和已有基础,采取长中短结合、上下半年互补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果子、莲子、种子等传统种植业,引导贫困户发展“烟叶+制种”“种莲+鱼蟹”“果山+畜禽”多种轮作和立体种养,支持贫困户发展“旅游+”“电商+”等增收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增收项目。二是抓就业送岗位。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通过项目贷款贴息、申报晋级优先等方式,鼓励本县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县、乡镇、村三级卫生保洁员、护林员、农村公路养护员、水库管理员等新增公益岗位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全县已提供了公益性岗位269个。三是抓兜底送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无脱贫能力的贫困户,加大政策性兜底力度。建立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对费用超过10万元、实际负担超过30%的贫困对象实行第三次精准补偿;在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农村低保户投保意外伤害险基础上,县财政再给全县贫困户统一投保扶贫小额商业保险,为贫困户大学本(专)科学生投保意外伤害险和助学平安险,进一步筑牢社会保障兜底网。四是抓扶智送技术。在3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设立乡村教育扶贫基金,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子。2016年共发放政府助学金、助学贷款共计650万元,帮助284名贫困家庭学生就学。2017年,支部结对帮扶形式,资助了全县高中以上113名贫困学生,确保所有贫困学子不失学、不辍学。同时实行“三免三优”(免费培训、免费食宿、免费技能鉴定,优先提供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就业和优先提供贷款贴息补助),提升贫困户就业技能,2016年以来,已培训贫困人口1386人,其中2017年培训547人。五是抓挂钩送温暖。每位县处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和2户贫困户,科级干部挂包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每月走访慰问挂包贫困户1次以上,协调解决扶贫脱贫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今年以来,全县落实帮扶项目3288个,下达各类产业补助资金921万元,做到政策、措施精准到户到人。

三、标本兼治,解决好“扶到位”的问题。主要采取五种模式:一是党建引领型。实施党组织带创,推行“支部+企业”“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等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实施党员带动,评选一批星级“信誉党员”,开展“党员结对助困”行动,每位星级党员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比如,客坊乡每个村支部推选一名党员能人,每名党员带领10户以上贫困户养殖黑山羊,每头黑山羊增收1000元。二是特色产业带动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重点扶持莲业、种业、果蔬、林业、烟叶、旅游、电商等七大扶贫产业,通过实施种藕补贴、种子保险、订单保障、提高收购价等措施,带动贫困村增收,让贫困户分享扶贫产业增值收益。三是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助推型。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开展“村企合作”,实行“两免两优一上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农机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优先用工、机械服务优惠20%,种子收购价格上浮5-10%),降低贫困户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和贫困户联动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68家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四是抱团发展融合型。整村推进增强“造血”功能,县财政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村发展农业、旅游、水电、光伏等可持续村财增收项目。全县共培育了47个村财增收项目,51个贫困村(含空壳村)村财平均增收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量化折股增加直接收益模式,把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3个试点乡镇每个贫困户增收1000元以上,每年贫困村村财增收3万元以上。五是小额信贷扶持型。推行农村普惠金融,对信用良好的贫困户发放3至5万元额度的“闽江源普惠卡”,实行一次授信、滚动使用。同时设立136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采取“合作社+银行+贫困户”等模式,为贫困户或扶贫产业提供贷款担保,去年以来累计贷款余额2209万元。

四、精准监督,解决好“不出事”的问题。以精准监督助推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脱贫真实。一是强化自查自纠。对照扶贫“六个精准”要求,实行“三必访”(今年脱贫的要“常访”,看政策、项目落实兑现了没有;近年来已经脱贫的要“回访”,看有没有特殊情况,看项目有没有受到影响;特殊家庭的要“查访”,包括碰到天灾人祸、得大病的,避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六必查”(扶贫责任分解落实必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准确性和贫困退出机制执行情况必查、扶贫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必查、挂钩帮扶落实情况必查、扶贫项目和资金落实情况必查、扶贫工作廉洁自律情况必查),做到“3个100%”(贫困户100%入户核查、扶贫资金项目100%现场核查、脱贫数据100%核对)。同时县里专门成立三个督查指导组,由县领导带领纪委、县委督查室、效能办、扶贫办等人员督促乡(镇)村开展自查自纠;由挂乡(镇)县领导、驻村单位深入所挂包乡(镇)村,指导督查扶贫工作落实;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巡察组,对乡镇开展扶贫领域“全交叉”专项巡察,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销号管理,对自查自纠以及动态调整摸排发现的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145户306人予以清退。二是强化建章立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举一反三、查找漏洞,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补助性涉农资金管理,对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做到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两公开”,确保扶贫资金不错发不截留,确保扶贫项目成为廉洁示范工程。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坚持明纪在前、抓早抓小、执纪从严原则,实行纪检干部驻村“四访五必”制度,强化执纪问责,既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又对负有监管责任、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2016年以来,共对94名扶贫攻坚工作中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精准扶贫   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