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独家策划:2017年最具价值的100个观点(5)

31.颜晓峰: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

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是履职尽责的牢固根基。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说到底,是由于政治定力不够、政治意识淡化。新形势下,党领导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波澜壮阔,勇于破除国内国际、党内党外的重大障碍。面对复杂形势、深层矛盾、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意识、高超的政治能力,才能够驾驭方向、掌控大局、破解难题、实现目标。政治能力不强,就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丢掉原则、失去底线,导致弊病丛生、人心涣散。——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天津日报》,2017年4月17日)

32.邓纯东:党内监督发挥着内因的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左手监督右手”

有人把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比喻成左右手,认为党内监督是“左手监督右手”,归根结底是自己监督自己,没有威慑力,不彻底。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起决定性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起辅助性作用。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在于发挥内因的决定性作用,紧紧抓住党内监督这一中心环节。从现实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内监督绝不是走形式,而是动真格的。正是因为党内监督持续发力,政治生态才得以不断净化,“不敢腐”氛围才日趋浓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日报》,2017年3月27日)

33.石仲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由“四个伟大”的有机统一决定的

“四个伟大”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建设伟大工程,就不可能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形势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人民日报》,2017年8月24日)

34.胡鞍钢: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和绿色生态四要素共同构成支撑起道路自信的支柱

现代化是目标,作为长期处于人类文明佼佼者地位的中国,只有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才能称之为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是路径,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国家的稳定统一;中国文化是根基,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绿色生态是原则,只有走生态文明之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前线》,2017年第6期)

35.张维为:中国“选拔+选举”的模式完全可以和西方选举模式竞争

在中国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中,政府应该永远追求“上上策”或“最最好”的目标,力求选拔出尽可能卓越的领导人。中国通过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已经产生了一种制度安排,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上上策”(选出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与保底的“下下策”的结合,这是超越西方那种只有“下下策”的制度安排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北京日报》,2017年11月27日)

36.房宁: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终结“历史终结论”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深刻影响下,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长期奋斗和探索中,形成了既体现民主政治基本价值和普遍原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中国的探索丰富了人类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提供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扬弃,是一种伟大的制度创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参考消息》,2017年9月26日)

37.何亚非: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思想契合世界需求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虽然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并没有让各国人民普遍受益,反而使国家间和一些国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失衡、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当前,如何引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各国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迫切要求,中国提出了旨在推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思想。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思想既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欢迎。——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人民日报》,2017年7月20日)

38.阎学通:反建制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并非国别性的,而可能是全球性的

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使两极分化问题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上同时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两极分化都十分严重。此外,全球化的负面作用不断扩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遭受的伤害大于收益。全球化的负面作用给反建制主义兴起创造了社会条件,反全球化、反外来移民、反自由贸易、反对向国际机构让渡主权等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些思想都是与自由主义相对立的。——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第2期)

39.金灿荣:中国推动的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诀窍,就是双轮驱动、双引擎,美国是单轮驱动,只有市场。“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变化,世界治理的主要平台以后将是G20,G7的作用会下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由中国推动的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将会更为重要。比如亚投行、金砖银行、亚信会议、上合组织。另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伙伴网络”等日后的影响也会更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新华网,2017年8月4日)

40.李兴:中国外交表现出大国作为、大国担当、大国胸襟、大国气度、大国贡献

中国的大国外交,不是简单地指大国之间的外交,而是指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要有大国作为、大国担当、大国胸襟、大国气度、大国贡献,提供全球公共产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里造福世界的“公共产品”,既包括安全、经济等“硬实力”,也指规则、制度、理念等“软实力”。中国的大国外交,不搞大国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以强凌弱。中国的大国外交,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战略目标,不在于一时一地的经济得失,不囿于一时一事的成败输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亚欧研究中心主任(《人民论坛》,2017年10月下)

上一页 1... 34567...11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