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也是新形象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舒适圈”,习惯多些“不舒服”,不断在实践中磨炼成长、履责笃行,将自己的“不舒服”转化为群众的“更舒心”,努力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只有头脑里时时绷紧纪律这根弦,常念“紧箍咒”、常破“心中贼”,才能确保思想不滑坡、言行不逾矩。党员干部把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当成终身课题,经常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检视自我、查漏补缺,从小事小节处入手、在一点一滴处着眼,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什么可以干、什么不能为,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把受约束作为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主动发现苗头性问题,解决好倾向性问题,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手中权力,守住人民公仆的初心本色。
基层是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兰考治三害的焦裕禄,到远赴雪域高原、用生命诠释援藏使命的孔繁森,再到返乡投身扶贫事业、以芳华镌刻初心的黄文秀,他们扎根一线、一心为公,为群众冷暖安危倾注所有心血,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不朽丰碑。党员干部当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让脚下沾泥、身上扑尘成为常态,多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走一走、转一转,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手资料,把群众急难愁盼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始终厚植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个人利益得失置之度外,针对群众关切的焦点难点痛点,拿出真招、实招、硬招,真正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挑重担、打硬仗,要在真抓实干中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要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敢于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直面难题、破解难题中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持之以恒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提升能力,锻造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者:刘航先、曲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