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提升之道

核心提示: 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通过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民族的优秀文化、开拓多元化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保持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等方式,实现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提升。

【摘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通过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民族的优秀文化、开拓多元化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保持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等方式,实现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华优秀文化  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凝聚力,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将文化软实力作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我国而言,中华优秀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当代中华文化,正在焕发出勃勃生命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

凝魂聚气: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关注和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凝聚力的核心路径,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有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才能产生凝聚力。人民大众需求是国家文化凝聚力的源泉,他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是随时变化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文化是人民大众在物质需求上的更高追求,不断变革的文化需求能够给国家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则是国家文化进步的题中之义。

我国虽然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我们却不能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一劳永逸。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发展,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变化,促使国家文化不断进步、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判定也需要以人民大众的需求作为标准。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使人民大众的物质水平、精神境界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固然值得传承,但是否符合现代核心价值观念,仍需以人民大众的需求作为标准。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就是要保留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

历经漫长的选择与重构,中华文化才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实践证明,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选择是判定优秀文化的标准,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最佳路径,就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必须固本培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一些人在经济利益面前放弃原则,将优秀传统文化抛于脑后。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精髓与糟粕共存,我们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文化的本质进行辨别,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的选择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国家的文化在历史传承中都应该不断融入新鲜内容,在不同的时期融入最先进的价值观念。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被纳入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只有不断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中华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呈现出多样的色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而传统文化则逐渐走向边缘位置。然而,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固有的精神文化底蕴,我们必须正视并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肩负起责任,大力传承与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让世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互学互鉴:融合世界民族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漫长的历史中传承下来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之所在。在新的世纪,全球文化交流融合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华文化也将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浪潮中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我们应秉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不仅要吸收全球各地的优秀文化,更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文化的碰撞是一个相互交融、吸收新元素的发展更替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避免不了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既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又要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西方文化虽与我国价值观有不符之处,但也有一些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中华文化对任何文化都不应排斥,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借鉴那些于我国文化发展有益之处,自觉抵制与我国核心价值观相悖之处。只有肯定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将先进文化与我国的优秀文化进行融合,才能使中华文化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古为今用、以西鉴中,在文化交融中学习借鉴,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多措并举:开拓多元化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任何国家都需要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的硬实力,另一条腿是文化的软实力。只有物质实力和文化实力都强大,一个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多措并举,开拓多元化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开拓文化创新发展之路,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培养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如果偏离这条发展道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会受到影响,文化凝聚力也将不复存在。其次,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主要措施。文化体制改革要以激发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力为根本,要调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发展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借助多方力量实现文化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我国要树立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良好形象,要从历史文化、国家特色、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文化建设。一旦国家良好文化形象得以树立,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也会不断增强。

清醒坚定:保持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

在世界文化的激荡潮流中,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华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多元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另一方面,更要始终坚持中华文化的价值主导。中华优秀文化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价值导向,更要坚守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只有清醒、坚定地保持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才能在多元文化中找准中华文化的发展定位。

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华优秀文化之中,以此引导社会公众明晰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让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的理念扎根于人民大众的内心深处。对于主流价值观,我们要时刻坚定地遵循,并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主线,正确处理中华优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不断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进步。

(作者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7JC4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4日。

②《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新华网,2013年12月31日。

③傅金铎:《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④马倩倩:《论文化认同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文学教育(上)》,2017年第9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中华文化   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