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制造业人才缺口怎么补

核心提示: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面对规模大而实力不够强的局面,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精品制造的华丽蜕变,关键在于突破人才瓶颈,尤其是要重视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要正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人才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教育培养、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及人才自身的提升来突破瓶颈。

【摘要】当前,我国的制造业面对规模大而实力不够强的局面,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精品制造的华丽蜕变,关键在于突破人才瓶颈,尤其是要重视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要正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人才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教育培养、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及人才自身的提升来突破瓶颈。

【关键词】中国制造  人才瓶颈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制造业先进且高品质的制造强国都十分重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党和国家也意识到人才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开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更是需要人才的力量。

中国制造业人才质量不够高,结构不够合理

中国制造业的人才数量不够,人才储备不足。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制造业的相关科技人才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是跟制造业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数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很多人依然存在着重视学历和文凭,而轻视技术的观念,所以愿意从事制造业的人数不多;同时我国也缺乏相关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从事制造业,很多人被其他行业招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制造业人才数量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的局面。

中国制造业的人才质量不够高。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亟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与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宏伟战略的现实需求之间有一段距离。中国制造业的人才质量不够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从教育角度来看,目前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系统的制造业人才培训和科学完善的学科体系,还缺乏学习技术与现实需求的对接;从企业角度来看,一些企业缺少精细的培训,人才的专项技能提升空间不足;从人才角度来看,人才自身对制造业不重视,缺乏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等。

中国制造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制造业人才的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相对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的工厂更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但是现实状况是,制造业的很多员工都仅仅能完成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综合能力较弱。第二,创造力强的人才不足。中国制造要想走向精品制造,就要加强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但是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具有很强创造力的人才缺失,中国制造业的工作一大部分还处于模仿多于创新的阶段。第三,缺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过硬的人才。在制造业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员工能快速地运用基本技术并很好地完成基本工作,但是很多人却缺乏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

政府层面应为人才培养和发展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

政府要制定、落实和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对人才就业进行引导和支持。政府要制定、出台并推进和优化更多的制造产业的人才招收引进政策、人才培养和培训政策以及制造业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大力促进制造产业在招收人才、运用人才、发展人才的能力,从而为我国制造业目前的人才瓶颈问题排忧解难。人才政策的优化和推行需要国家宏观的人才政策以及人才法规,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因地制宜的人才政策。国家宏观层面的人才政策与法规为制造产业的人才招收、培养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制造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措施等需要各级政府切实推进和落实。

政府要着力创建和规范制造业人才数据库和市场。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或相关机构可以为制造业创建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数据库,帮助制造业形成广泛实用的人才资源数据库,方便制造企业随时掌握制造业人才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制造业人才的动态管理;向制造业人才积极提供咨询服务。此外,政府还要着力创建制造业人才市场,为制造企业和制造业人才搭建桥梁,促进制造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制造业人才数据库和制造业人才市场的创建,对于政府和制造企业、制造业人才三方都十分有利,一方面便于企业和政府掌握制造业人才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便于制造业人才与制造企业之间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逐步调整我国制造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人才质量、素质不高等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状态。

学校要设置并完善制造业的相关学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精神。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此外,学校要运用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校内、校外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实习以及培训的机会,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最后,学校要通过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来有所侧重地加强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并向他们宣传工匠精神。

企业和个人也应为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制造贡献力量

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首先,制造业的企业要创设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设计。建立合理的分工,科学划分职责,还要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制造业企业在招收人才时,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对人才进行具体说明,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要客观公正。

其次,制造企业要创建科学的规范的培训体系。制造企业要对制造业人才的能力进行科学分析,进而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然后要在培训的内容、方法、甚至时间和地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科学、周密的安排,通过系统的培训,有效地提高制造业人才的职业技能。

再次,制造企业要创建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制造业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要公正合理,对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结果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评估后还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制造业人才在报酬水平、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

最后,制造企业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制造企业要想成为优秀的长久的企业,就要注重企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影响,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制造业人才认可并认同,并将它慢慢变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制造企业的目标就是成为精品制造企业,那么制造业人才因为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就会在企业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感受企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会更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制造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解决我国制造业当前的人才瓶颈问题,人才自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扭转重文凭和学历、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对制造业职业技能的学习。中国制造业要做大做强,最关键的就是依靠人才的力量,所以人才要在观念上对制造业有所重视,主动投身到制造业行业中。

其次,一个人要想成为制造业中的优秀人才,不仅要能完成制造业简单的日常工作,还要加强自身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己在交流和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还要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不要固步自封,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敢于尝试和创新,改变以往只是重复和模仿的状态,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最后,人才要为制造业的发展助力,在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基础上,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要培养工匠精神,能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做工作就要做好。把中国制造变成精品制造,需要每个人才改变懒散的状态,对工作百分百的投入,百分百的认真,甚至拿出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劲头,制造出精良的高品质产品。

(作者为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36期。

责编/宋睿宸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缺口   中国   制造业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