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视野 > 文史 > 正文

浅谈周敦颐对人格教育的指引

摘要:儒家向来注重人格教育。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思想。他关于人格教育的阐述在《通书》、《爱莲说》等著作中均有体现,同时他以身践行,其人格受到后世的极高推崇。他的人格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周敦颐;人格;人格教育;理想人格

1、人格教育与理想人格

1.1人格和人格教育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总之人格在不同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哲学中,人格是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既具有感觉、意志和情感等机能的全体。苏格拉底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从这句话也足以看出理想人格的指引对人的重要性。而人格教育即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途径对人格进行干预管理以达到预期目标人格的一种教育。

1.2周敦颐的理想人格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后世又称濂溪先生,其流传至今的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以及不少诗文佳作如《爱莲说》等。他所开创的理学,“上承孔孟,下启程朱” ,为学,他知识渊博,独树一帜;为官,他胸怀洒落,清正廉洁。周敦颐的理想人格思想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既是对以往哲学的继承,又是对以往哲学的超越。他的这种高洁的人格,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本身可以说是人格教育的榜样,他的理想人格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天下归仁的世界观、淡泊名利廉洁奉献的人生观和以德充贵的价值观。

1.2.1天下归仁的世界观

“仁”在儒家思想里面一直是最核心的概念,周敦颐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将仁向内、向上,提出四端之说,并将仁扩展至政治领域,“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即是仁政。孔、孟对仁的论述,主要是在人的范围中讨论。

周敦颐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仁”的思想,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宇宙的角度去深挖“仁”,而不是单纯直接引用之前儒家的阐述。他在《通书》里面说到:“爱曰仁”[1],他明确提出儒家的思想仁爱,《通书》又说:“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2]天生万物,生即是仁。不管好坏,老天爷都会很平等地生发万物,这就是仁的一种体现。在这里,他把“仁”的精神扩大到万物,他希望人们都平等的用仁去对待万物。圣人效天地之德,仁育万物,义正万民。这种“仁”是一种广博的仁爱,对儒家的仁爱做了更广的发展。

1.2.2淡泊名利、廉洁奉献的人生观

《爱莲说》可以说是他淡泊名利、廉洁无私奉献胸怀所透射出的精神折光。古代文人是很喜欢寄情山水来托物言志的。周敦颐笔下的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他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来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他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爱莲说》虽然只有118字,但它却将荷莲之美的品德尽现纸上,千百年来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在《爱莲说》中,周敦颐借用莲花来阐述君子人格。莲花本是佛教的吉祥物,是华严宗自性清净的象征和比喻。周敦颐借《爱莲说》生动体现了他对君子人格及理想境界的道德诉求。文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纵观全文,他的这种“独爱莲”的价值取向,正是他认为,莲花有他所认为的君子理想人格的品格。其实,周敦颐的一生,也正是践行“莲”之情操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出污泥而不染,处浊世而独醒”的“君子”风骨。为人清正廉洁,为官两袖清风,所得奉禄除养家活口之外,悉数用于救济亲朋好友及穷苦人家。家里的余钱常常“不足一百”,家什“难满一箱”,在大宋那个极度奢华的朝代里,为官如此清贫,实属罕见。玩索这些文字,足以看出,周敦颐的人品、文品之纯正,有如池中之“莲”—“洒落坦荡,光风霁月”。

1.2.3以德充贵的价值观

周敦颐的价值观非常高尚归真,超越了现实的物欲。他在《通书》里面写到:“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4]君子把道德美好充实当作高贵,把心安当作真正的富有,所以常常泰然自若,没有什么不满足。他把权贵地位看的很小很轻,把金玉看成尘土,认为大道比这些权贵金玉不知道要贵重多少!泰然处之是一种做人的至高境界。摆脱世俗的诱惑和干扰,不与尘世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操守,实实在在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豁达的生活,以修养德行完满为贵。

周敦颐在《通书》中肯定了颜回就是这样一个在逆境中处之泰然,以道充为贵的人。尽管颜回的物质生活在外人看来非常困乏,但是他安贫乐道,他见到大道就能够内心平静,内心平静就能不去追求表面的物欲,不去追名逐利。在他心里,富贵贫贱是一样的,所以他能充道而有所乐。周敦颐令程子寻颜子所乐何事,程子终不言,不审先生以为所乐何事?曰:“人之所以不乐者有私意耳,克己之私,则乐矣。”[5]正是周敦颐看到了颜子的这种以道充贵的追求,能领悟颜子之乐,所以他们都能做到道充为贵而得身安和心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周敦颐   人格   人格教育   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