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球化时代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安全

核心提示: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一国安全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分析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战略极具现实意义。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一国安全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分析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战略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安全  挑战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能够在国际交往过程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主权与尊严,使其免受外来负面思想的侵害,避免本民族文化走向衰亡。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防范难度要大于传统国家安全,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旦被其他文化所侵蚀和主导,必然逐步走向消亡,因此可以说文化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我国必须重视文化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加大了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难度

首先,全球化成为当前国家文化问题凸显的主要动因。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生产要素实现了全球流通,形成了经济的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其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利用互联网、大众传媒、跨国公司等平台来侵占其他国家的文化市场,并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体系及价值观念。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融入了全球化潮流,这一方面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契机,但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想进入我国,给我国的文化主权安全带来挑战。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文化安全建设带来新冲击。WTO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产物,我国要想与国际接轨、加入全球化进程必然要申请成为WTO成员国,为此我国也做出一定的贸易承诺,这其中便有关于文化贸易方面的规定,如开放电影、音像制品、新闻报刊等领域,允许外资参与和国外文化产品进入我国,这为国外文化产品的输入提供了极大便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主要产业,因此其有较为成熟的文化产品生产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成为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输出地。因此我国在加入WTO后也成为发达国家文化产品的主要输出对象之一,发达国家不仅借助WTO的各种贸易规则通过向我国输出文化产品赚取丰厚利润,同时也是借这一过程向中国输出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这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带来冲击和挑战。

最后,互联网的发展加大了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难度。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双向性、全球性等特征。发达国家掌握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英语成为互联网的主要语言,互联网也成为西方进行价值观念渗透最为便利的渠道。由于网络的隐蔽性、自由性等特征,人们在用互联网快捷传播、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必然会接触到大量不良信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性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价值观,让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长此以往必然会危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秩序,削弱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

当前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外部挑战。尽管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美国依然是全球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有着极大影响力,而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侵蚀主要是指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挑战。

首先,美国积极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并积极对外输出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观念,倡导政治多元化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内容。

其次,美国文化价值观具有霸权性。美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并实现以美国价值观为主的全球价值观整合。这种文化霸权当前已经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美国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举办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影响中国的精英阶层,使之认同并积极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电影、音乐、书籍、服饰、饮食等产品输入中国来重塑中国的大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国大众接受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内部挑战。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不可能隔绝外部文化的进入,因此要避免西方文化霸权的侵蚀,确保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我国国内的文化建设,但当前我国国内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使之难以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的影响力有所下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影响中国的经济和政治,而较少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影响。要想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必须将其恰当的融入到我国的民族文化之中,让人们自觉的用民族文化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接受马克思主义对民族文化的改造。其次,我国民族文化本身在发展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论创新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并且在学术话语上全面西化,并以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文化,客观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内容的意识仍需加强。

如何强化中国文化安全战略

首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本土化,提升其影响力。让马克思主义融入我国的民族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我国必须改变当前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相分离的文化战略,应运用民族语言去解读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民族文化自觉,这样在面对多元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时,中国民众才能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强大的认同感,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

其次,我国要不断创新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无疑是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文化传承并非是固守传统文化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使之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力。我国在民族文化创新中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战略,即面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我国要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交流和借鉴,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色,实现求同存异的和平发展。

再次,我国要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通过输入大量的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来输出其文化价值观,一方面得益于其实力强大的文化产业,向中国输出了大量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而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文化产业实力薄弱,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要强化我国文化安全,中国必须加强自己的文化产业建设。政府方面应该调整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更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体系,并改革文化投资体制,让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要积极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这可以满足国内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挤压西方文化产品的国内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可能,提升我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最后,要开展促进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在文化层面的交流日益紧密,我国应紧跟这一潮流,积极对外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将民族文化推广到国际社会,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推广我国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我国可以从东亚“汉文化圈”入手,这些地区自古受儒家文化影响,能够较好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此外,面对当前人类人文价值缺失、道德失范等全球性问题,关注人文关怀的中国传统文化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有重要意义,让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也将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全球化   时代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