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遇到“假6月”?政策从不松转不紧(2)

不松与不紧

半年末流动性大势已定,未来流动性状况会如何演绎,关键仍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增长缓中略降、金融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市场对货币政策拐点预期已在酝酿,而面对6月份资金面超预期的表现及美联储加息后人行不跟进的选择,这种预期已进一步升温。

不可否认,货币政策在“体感”上已经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为央行流动性供给意愿上升及流动性紧张程度下降。其实,不光是6月份资金面好于预期,5月份的宽松也是机构未曾想象到的。在流动性出现改善的背后,可看到央行呵护流动性的态度在增强。综合逆回购和MLF统计,从4月开始,央行恢复了流动性净投放。同时,随着逆回购在央行净投放资金来源中占比上升,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取流动性的综合成本重新开始下降,这与去年8月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情况是相反的。

进一步看,当前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可能性确实不大。首先,经过去年四季度以来调整,货币条件已有所收紧,考虑通胀后的市场利率水平已处于相对高位,可起到倒逼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抑制杠杆过快增长的作用;其次,央行要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金融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金融监管加强后,货币政策不能过于紧张,且从近期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金融机构资产扩张放缓、银行同业投资增速下降来看,金融去杠杆已初见成效;最后,近期经济增长缓中趋降,通胀预期平稳,基本面也不支持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

然而,不收紧不代表要放松。或许之前一段时间,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中更注重保持政策“不松”,最近则更多强调“不紧”,但并没有放弃“不松不紧”的中性立场。应看到,在超储率不高的情况下,资本流动、监管考核、财政收税、债券发行、金融调控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当流动性存在收紧风险时,央行给予金融机构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仍然体现了央行“削峰填谷”的流动性调控思路。

如果说,面对6月份流动性潜在压力,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是货币政策“不紧”的表现,那么在流动性恢复平稳、市场预期改善后,近几日央行开始进行流动性净回笼则是对“不松”的贯彻,是对稳健中性政策基调的坚持。

总的来看,当前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概率已经不大,但也不会很快转向宽松,未来可能的政策转向仍将建立在稳增长压力上升及金融监管政策明朗的基础上。如此来看,既然近期资金面不那么紧,期待跨季后变得更加松可能也不太现实,预期央行将在7月上旬继续实施流动性净回笼,资金面将保持大致平稳,不松不紧会是常态。

资金面顺利跨季已无悬念

27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继续暂停,为连续第三日暂停;当日到期的100亿元逆回购实现自然净回笼,为连续第五日净回笼。市场资金面仍不改宽松态势,实现平稳跨季料几无悬念。

央行表示,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27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从21日开始到27日为止,央行已连续五个交易日净回笼流动性。

近期货币市场流动性并未因央行重启净回笼而出现太大波动,资金面反倒愈发宽松。27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涨跌互现。其中,隔夜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续跌12BP至2.54%,指标7天回购(DR007)利率小涨2BP至2.78%,可跨季的14天回购(DR014)利率下行2BP.

交易员称,昨日开盘后就有大量资金融出,机构融入需求在早盘即得到满足,上午已有减点的隔夜资金融出;尽管季末MPA考核致非银机构融资成本稍高,但已无碍资金面大势。

交易员称,央行选择在此时开展资金净回笼,亦表明半年末流动性供求形势已不成问题。从先前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央行维稳半年末流动性的态度很明确,这一态度不大可能在季末前夕突然发生改变,既然如此,近几日央行实施净回笼,只能说明目前流动性较为充裕,其对短期流动性比较乐观。

市场人士指出,流动性平稳跨季已无悬念,但央行连续实施净回笼,料制约跨季后流动性进一步改善空间。(张勤峰)

中金公司:货币政策再收紧概率不大

虽然货币政策未必会很快回到放松状态,但进一步收紧的概率已经不大,甚至未来在经济和通胀重新回落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适度的放松。而银行在存款派生很弱,只能依赖同业存款支撑业务的情况下,需要货币当局注入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恢复资产派生负债循环。

中信证券:降成本压力还不够大

当前债市利率上行的“副作用”仍可承受,并无迫切需要全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首先,近期经济增速回落,与工业行业补库存本身的周期规律以及房地产业的调控相关性更高,而本轮债券利率上升考虑到银行贷款在我国社融中占比明显高于债券,因此债券利率上行对总体社会融资成本上行推动力其实有限。其次,近期债券利率上行期间发生大量取消发行现象,这与2011年至2013年期间地方融资平台与房地产开发商冒着15%的利率坚持融资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当前发行人债务刚性其实不大,债券收益率本身继续上行的动力也不强。

华创证券:净回笼影响不容忽视

虽然从短期来看,受季度末财政存款投放影响,即使央行持续回笼流动性,资金面依然维持宽松,但随着央行持续抽水,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也将逐步显现。尤其是本周后半段和7月初,随着季末时点过去,央行维稳资金面的必要性显著下降,伴随着公开市场的到期量逐渐加大,央行大概率将通过减量续作的方式继续回笼流动性。由于本周后半段还有2800亿逆回购即将到期,7月上旬逆回购+MLF的到期规模更是高达7095亿,央行逐渐回收流动性对资金面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7月资金面或将重回紧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银冰瑶(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