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

核心提示: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将进一步加速,社会各界对于“人民币的崛起”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人民币崛起意味着人民币需要更多地承担储备职能,不仅需要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开放为基础,而且需要制度保障和政治伙伴。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将进一步加速,社会各界对于“人民币的崛起”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人民币崛起意味着人民币需要更多地承担储备职能,不仅需要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开放为基础,而且需要制度保障和政治伙伴。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制度保障 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从2009年开始,在自身经济崛起和美元危机的双重刺激下,中国开始采取措施鼓励人民币走向海外。人民币国际化寄托了中国在大国崛起进程中的货币抱负,因为人民币崛起不仅是经济和金融的崛起,更是政治上的崛起。它不仅是对中国在开放金融环境下管理货币的经济能力考验,更是在大国竞争的体系中,通过货币外交搭建有利的政治框架,并为人民币崛起保驾护航的政治考验。而这场考验的关键衡量标准就是人民币作为国际外汇储备的情况。

人民币在世界外汇储备中正处于从第四梯队向第三梯队的过渡阶段

外汇储备意味着长期持有,意味着对一种货币的持久信心,特别是官方层面的外汇储备代表着该国政府对储备货币国的信任。因此,一国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作为外汇储备,是对该国国际货币地位的最大支持。当前,中国经济的崛起要求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发挥储备货币职能势在必行。

外汇储备又称为国际储备,是一种官方资产。外汇储备主要以外币资产储备为主,在虚拟经济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容易诱发货币危机,而外汇储备的目的就是官方持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由于它集中体现一国政府对一种国际货币的信心,因而对私人市场具有指标性意义。因此,外汇储备份额是衡量一种货币的国际货币地位的最佳指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季度都会发布已知的全球外汇储备中各种币种所占据的份额。根据IMF的最新评估,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各国央行持有约845亿美元规模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1.1%。相比之下,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和国际支付中则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虽然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和国际支付中的份额都远低于美元,但仍高于人民币所占的外汇储备比重。

当前,世界外汇储备体系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其中,美元处于该金字塔的塔尖,占据了60%左右的储备份额;欧元仅次于美国,在外汇储备中占据了27%的份额;英镑和日本居于第二梯队;法郎、加元、澳元和港币等居于第三梯队;当前人民币在世界外汇储备中仍处于第四梯队,因为人民币主要在国内使用,在国际使用较少。然而可喜的是,人民币正处于从第四梯队向第三梯队的过渡阶段。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必然的趋势

人民币作为国际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就意味着人民币首先要实现“崛起”。笔者认为,一种国际货币的形成需要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开放为基础,而且需要制度保障和政治伙伴。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必然的趋势,其原因在于中国现已初步具备了上述条件。在人民币“崛起”的道路上,欧元(德国马克)以及日元提供了可用于参考的重要历史经验。

德国从1973年的蛇形浮动汇率开始,与西欧货币伙伴紧密合作。德国主要通过“货币联合战略”,减少自身以及欧洲对美元的依赖。两个原因使得德国成功推行了这一战略:一方面,德国自身经济发展良好,货币稳定,为市场提供了足够的吸引力,使得其他国家采取了追随马克的行动;另一方面,德国通过政治领导获得了欧洲伙伴对德国马克的支持,建立起欧洲货币联盟。此外,德国通过制度的力量,将德国的货币影响力进行“锁定”,从而建立起了德国的货币领导地位。而日元崛起过程中,遭遇到了较大挫折,这与日本政治领导力孱弱有关。日本在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公信力。日本并非一个政治大国,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日元变成一种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

德国和日本的例子表明,德国的联合战略和日本的单边战略在货币崛起上集中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导能力,而国际政治领导能力对于货币的崛起至关重要,进而影响到了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及其作为外汇储备的可能发展

当前,中国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这些行动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国际货币战略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方向性转变,即从依赖美元转向脱离美元,释放人民币的国际活力,这一进程是渐进式的。

为了加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在各国央行中的储备化,一方面,中国需要在国际层次上进行奋发有为的货币合作外交。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货币互换伙伴关系,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第二,建立货币结算伙伴关系,即政府允许和支持私营部门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使用本币作为结算和支付币种。第三,建立货币交易伙伴,以此增加市场上人民币的可获得性。第四,建立清算伙伴合作机制,为人民币的大规模国际使用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中国要积极打造人民币崛起的国际制度基础。在全球层面,中国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推动“二十国集团”取代“七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二是推动既有全球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改革,以反映中国货币地位的崛起;三是推动SDR的国际货币职能,弱化美元的储备地位。在区域层面,中国同样采取了三方面的努力:加强“金砖机制”、“10+3”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货币合作。

总之,通过“伙伴建设”与“制度建设”,中国为人民币作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奠定了初步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出现了回潮的趋势,受此影响,其作为储备货币的推进速度被延缓。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总和中将长期保持现有的份额。虽然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了大量的努力,然而人民币占国际外汇储备的份额若想要在短期内达到英镑和日元的水平,将会比较困难。

造成人民币国际化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美元和欧元作为主要国际外汇储备,其在国际储备总份额中的比重有不断自我增强的趋势,而且由于“路径依赖”的形成,放弃美元、欧元等主要储备还存在着各种成本。当前,市场对美元和欧元的信心仍然要强于人民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不得不面临着这一挑战。其二,美元和欧元作为国际储备有其自身逻辑,然而人民币不可能沿用这两个逻辑,实现自身作为储备货币的扩大化。美元作为很多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得益于美国在贸易中的长期逆差,每年逆差高达5000亿美元,大量的美元流向其他国家,进而成为了储备货币。欧元之所以成为主要储备货币,是因为其投资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大量投资人在欧盟国家进行生产性投资,赚取了大量欧元,因而使得欧元成为了储备货币。显然,中国在贸易中很难出现大量的贸易逆差,因而人民币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流通至海外;同时,中国也没有对国内很多的行业进行投资开放,所以外国投资人赚取中国外汇的能力有限。总之,人民币储备职能的增强,既无法走“美国路线”,也难以走“欧盟路线”,而需要自己探索出一条“中国路线”。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帆风顺的,因而人民币作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规模的增长很有可能是十分缓慢的。一方面,世界各国对美元与欧元的“路径依赖”使得人民币替代两者存在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美元和欧元成为储备货币的不同路径均不适合人民币,人民币还需要寻找一条全新的“储备增长路径”。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①李巍:《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②张宇燕:《人民币国际化:赞同还是反对?》,《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前景展望   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