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推进全民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4)

当前公众阅读观念与习惯调查报告

受访公众对阅读基础设施的评价相对较高,但认为整体服务仍有待提升

本次调查设置了十分制的满意度评价题目,以调查受访公众对所处城市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等阅读基础设施的基本评价,得分越高,表示公众满意度越高(见图5)。调查显示,受访公众对所处城市的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等阅读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最满意,得分为7.06分。虽然在许多公开新闻报道中,去过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的人或多或少会抱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太差,“不耐烦,不好好解释问题等”,但本次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当前公众对阅读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为满意。为此,对这些场所,应继续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并在不断推进人性化服务方面进行继续探索。

图像 26

本次调查显示,受访公众对所处城市的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等阅读场所的“开放时间”比较满意,得分为7.02分。当前各地区的图书馆在“开放时间”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推出有差异的常规开放时间与节假日开放时间,还有的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等,这些都得到了公众较高的满意度。今后,各地区图书馆和公共阅览室可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继续实施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开放时间安排。受访公众对所处城市的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等阅读场所的“图书阅读和借阅服务”“通勤时间”相对满意,均为6.96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不同居住地的受访公众对“图书阅读和借阅服务”“通勤时间”的评价不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公众对其评分最高,乡镇村的公众对其评分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的公共阅读设施的配置相对较高,乡镇村“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还有待改善。

同时,受访公众对所处城市的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等阅读场所的“图书数量和类型”打分最低,为6.83分。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居住地的受访公众对所在城市图书馆和公共阅览室“图书的数量和类型”的评分差异显著: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受访公众对“图书的数量和类型”的评分为7.05分,乡镇村的受访公众对其评分为6.18分,这也符合当前很多乡镇村公共图书馆在规模和藏书数量较小的现实。今后,各级政府应该加大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图书数量和类型的力度。

更好推进全民阅读的对策建议

自2006年推行全民阅读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书香社会”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景,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在促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理念,形成了很多深邃的社会文化共识,包括“全民阅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政府要承担全民阅读的促进与保障责任”“多元力量参与推进全民阅读”和“满足人民不同的阅读需求”等。结合本次调查发现,以及专家学者此前的研究和讨论,为了更好推动全民阅读,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阅读推广理念,提升公众阅读主体自觉意识

全民阅读是面向全体人民的非强制性引导活动,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为此,各级组织机构在具体的推广实践中,要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具体而言,各级组织机构在进行具体的阅读推广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避免“推广者为中心”的倾向,多考虑公众的适用性,其次再考虑推广者的便利性,要经常与公众就阅读推广进行沟通,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如在现阶段阅读风气的调查中,64.2%的受访者表示阅读风气的形成要靠“个人的阅读意识”,43.0%的受访者认为“公益广告宣传可以提高公众的阅读意识”。

另一方面,要激发公众的主体自觉意识,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生活体验,没有阅读主体强烈持久的兴趣做依托,阅读势必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政府在与公众全民阅读互动中,更多的传递和培养公众的主体自觉意识,让公众在进行阅读的自主体验时,学会静下心来去感知、品味、思考,慢慢学会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注意培养公众借助各种搜索手段提升自我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能力。本次调查中,问及政府应采取何种举措促进“书香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时,81.6%的受访者认为要“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能力”,说明公众普遍希望通过传统古籍来涵养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促进“书香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助推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

构建清晰高效的全民阅读制度化措施

政府在推广全民阅读的体系化、制度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力的政策措施能够助推全民阅读的推广保障工作。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有关的工作和体系建构中。如支持成立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依法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依法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政府应为阅读推广提供稳定的资金拨款,同时还应积极寻求推进政府组织(政府、图书馆、学校等)与社会组织(如公司、NGO等)合作,获取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对各种读书会或读书沙龙进行扶持。如倡导成立独具特色的民间读书会或学校读书会,使爱书人自己构建阅读的自由空间,以便自由的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读书活动和经验。在本次调查中,有28.6%的受访者认为“读书沙龙等社会活动”有助于阅读风气的形成,表明读书会或读书沙龙受到部分人群的喜爱。

政府政策要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一方面,要重视社区层面的推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推广。本次调查显示,61.7%的受访者认为“加大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可以促进“书香社会”和“文化强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失业者、贫困和偏远地区人群的阅读,为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阅读书籍、阅读平台等。

重视宣传推广,尤其是应发挥媒体推广的作用。首先,要探索全媒体宣传推广方式,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建立媒体工作小组,组建全民阅读媒体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及其栏目,全方位、多角度、持续纵深报道全民阅读活动;其次,重视名人宣传效应,如成立活动宣传大使,在公共交通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全民阅读宣传等;再次,重视利用新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的单向宣传,开展实时互动宣传,推广多媒体数字阅读等;最后,宣传要“亲民”,人性化,可以把阅读活动的宣传资料逐家逐户派发给城乡居民,提高居民对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充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全民阅读的推广建设

阅读虽是个人行为,但其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增强,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调查城市的阅读政策时,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对地方阅读政策不了解。当前,全民阅读活动多是宣传部门以年度文件或规划的形式下发,权威的组织执行机构和详细的指导方案不足,阅读推广政策的随意性较大,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导致成功的阅读推广活动往往在嘉年华式的热潮过后陷入停滞,未能达到预期成效,难以使公众深刻感受全民阅读的持久魅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社会主体量参与全民阅读实践模式。

图像 27

在有关当前阅读风气的调查中,受访公众认为“政府倡导”(65.3%)、学校教育(59.7%)等有助于现阶段阅读风气的形成(见图6,P47)。在全民阅读实践中,要重视图书馆、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和学校等的作用,各尽其职——图书馆扮演着全民阅读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等扮演着不同地域的图书供给者;学校则主要承担公众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者角色。在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的推动下,图书馆、出版机构、学校、家庭、社区、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可通力合作、良性互动,共同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贾晓芬 制图:刘 洁】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全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