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推进全民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3)

当前公众阅读观念与习惯调查报告

公众对阅读环境和阅读政策的期待

全民阅读风气正在形成,公众希望培养自身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的基本路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风气,有利于在全社会培养学习之风,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使人们受到文化的滋养和智慧的启迪,使全社会不断保持思想活力。

本次调查显示,有5.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的“阅读风气不错”,31.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的阅读风气“正在慢慢形成”,并且33.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的阅读风气“有明显的阶层性”。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同的阶层读的书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类型的读物,造就了他们现在的阶层,以及未来会处于什么阶层”。不论其是否符合现实,其所反映出的“阶层性”的阅读风气值得关注。也有公众认为现在社会的阅读风气正在慢慢形成,并且虽然阅读具有阶层性特征,但这种阶层性主要体现为阅读主体的差异性凸出、阅读的目的性较强。同时,有31.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的“阅读风气不好,社会大众阅读习惯没有形成”,对于此观点,不同职业身份的受访者认同度有所差异,在校学生对“阅读风气不好,社会大众阅读习惯没有形成”选项最为认同(39.6%),自由职业者次之(32.3%),公司职员对此也有较高的认同度(31.7%)。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文化、精神观念的积淀与升华。5000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人用文字或者其他方式将部分语言和思想结晶以文化典籍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形式留给世人。通过阅读传统文化古籍,公众逐渐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形成精神上的文化自信。为了调查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设置了“您是否喜欢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这一题目。本次调查显示,九成多受访公众喜欢传统文化古籍,但是个人阅读传统文化古籍的能力有差异,有49.9%的受访者表示“有能力阅读”,有46.0%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但阅读有困难”;只有4.1%的受访者表示对阅读《四书》《五经》、楚辞等“不感兴趣”(见图3)。阅读传统文化典籍,可以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可以感受经典语言的美妙,也可以养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潜移默化的养性怡情。

图像 24

当前阅读氛围有待改善,部分地区受访者对阅读政策个性“亲民”有现实需求

一个充盈书香的城市,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精神气质的城市、一个富有创造活力的城市、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城市阅读氛围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创造活力。本次调查显示,37.8%的受访者觉得所在城市周围人的阅读量大,半数以上受访公众认为所在城市周围人的阅读量少(56.3%),有5.9%的受访者觉得所在城市的周围人基本没有阅读。进一步分析发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52.8%的受访公众觉得所在城市的周围人阅读量大,地市级、县级市和乡镇村的受访公众中约六成认为周围人的阅读量少。其中对于“基本没有阅读量”的选项,乡镇村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最高。

公众阅读氛围,虽与个体的阅读意识和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城市的阅读推广政策影响。积极的政策引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全社会阅读的氛围。当被问及“您所在的地方阅读推广政策如何”时,46.0%的受访者表示“我不了解,但看到过一些宣传”,45.9%的受访者表示“政策亲民,能很好的调动阅读积极性”,有8.1% 的受访者表示“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政策”(见图4)。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居住地的受访公众对所在地方的阅读推广政策的评价是不同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对“政策亲民,能很好的调动阅读积极性”的认同度最高,随着居住地层级的向下延伸,受访者对所在地阅读政策的认同度不断降低。同时,地级市、县级市和乡镇村的受访者对所在地阅读推广政策“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政策”评价的占比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此类地区阅读推广政策的“亲民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图像 25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全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