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关于分配正义,马克思怎么看

核心提示: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继承,融合了哲学中的自由与正义理念,蕴涵着马克思对分配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对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的批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主要的分配原则,应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物质基础,从而将发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分配正义。

【摘要】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继承,融合了哲学中的自由与正义理念,蕴涵着马克思对分配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对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的批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主要的分配原则,应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物质基础,从而将发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分配正义。

【关键词】马克思 分配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分配正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与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扩大有着重要关系。分配正义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也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当代构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正义观,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古典经济学视域中的按劳分配。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率先提出了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观点。首先,他们提出新价值的产生来自于直接消耗的劳动,而生产资料以及原料价值仅仅是一种价值转移,从而明确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的本质区别。然而他们在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关系上的模糊界定,无法触及分配正义的本质。其次,他们提倡要在市场中进行生产要素的自由竞争,从而以公平、自由的方式来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

空想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均等分配。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社会分配非正义的根本原因,只有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才能彻底解决分配非正义问题。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19世纪,开始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分配进行大胆假设。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财富的创造来源于劳动,那么劳动所得产品应属于劳动者,然而资本主义体制下劳动产品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无法实现分配正义。空想社会主义提出的分配方案均在分配领域进行,试图让资产者归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主体性被忽视。

哲学视域中的自由与正义。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很多哲学思想的影响。一方面马克思受到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自然哲学思想中“自我意识”的影响,将人的价值、自由、尊严以及平等充分展现出来。但是,伊壁鸠鲁的哲学却将“自我意识”所蕴含的自由、平等精神局限于个体精神之中,违背了“自我意识”的本性。另一方面,马克思受到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中“意志自由”的影响。黑格尔提出自由的定义,认为自由是理性与自我意志的客观运动。同样的,马克思将自由看作是一个发展的客观趋势,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继承的地方。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解析

马克思对分配问题的基本看法。首先,分配从属于生产。与一般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在其观点中明确了分配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认为生产与分配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而是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分配除了可以是产品的分配,还可以是生产工具的分配,分配并不是独立的、脱离生产的。其次,分配关系从属于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分配的关系是新生产的总价值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从本质上来说,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具有同一性。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的批判。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分配不公问题,并考察了非正义分配这一现象。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异化、劳动活动本身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等,恰恰说明了资本分配的非正义。工人生产出的产品与其自身的消费、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其自身的价值完全脱离,工人所进行的劳动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当作是生存的方式,这些都表明资本主义无法真正实现分配正义。

马克思关于分配正义的基本思想。首先,马克思明确了按劳分配的分配标准。所有的社会成员在市场中提供自己的劳动,通过劳动所得到的财富仅用于其成员本身的消费,这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最根本的不同。其次,马克思确立了按劳分配的适用限度。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应该进行两次扣除之后再实施。第一次扣除是生产中“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部分”“扩大生产的部分”“应付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的后备基金部分”。第二次扣除是“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部分”“满足生产需要的费用部分”“为劳动力丧失者提供的保障基金部分”等。最后,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原则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平等。按劳分配原则的提出较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交换中的“平等”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按劳分配中体现的“平等”仍然受到资产阶级框架的约束,劳动者个体的差异没有考虑进去。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当代构建

经济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和壮大分配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如果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那么分配正义也只是一种低级的正义,容易陷入空洞和庸俗的平均主义之中,与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相悖。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达程度不高,“按需分配”很难达到,“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主要的分配原则。我国应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物质基础,从而将发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政治上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保证公民平等的政治权利。政治分配正义是指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政治地位,并且能够公平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当中。然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有一定的个人发展差异。如果想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享受到人生进步与成长的机会,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应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使法律制度与当前的时代发展相适应,以法治保证公民平等的政治权利。

文化上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提升公民基本道德水平。道德价值观念是分配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有助于兼顾个人与他人的利益需求,甚至可以达到“利他”的境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封建主义、投机主义、资本主义等思想仍然存在,所以应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公民基本道德水平。

社会上探索政策顶层设计,建设完善的公正分配制度。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而获得胜利,但是人类不能等待资本主义的自然灭亡,而应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对资本保持时刻的警惕性,充分发挥政府在分配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渗透其中,并致力于“民生工程”建设,从而做到制约资本和平衡资本,保证公民的基本利益。由于一个国家富强并不单单体现在GDP的增长,而是通过民富来带动整个国家的富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公正分配制度,给予底层民众更多的帮助。

生态上积极鼓励环境保护,实现资源与环境和谐分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应有内容。人类有享受资源和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义务。抓好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工作,为后代人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也为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说环境保护问题除了是一种生态问题,还是一种经济问题和正义问题。只有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分配正义,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作者为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项目编号:14XKS021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维平、张娜娜:《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理论学刊》,2016年第4期。

②朱建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探析》,《求实》,2013年第1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马克思   正义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