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比较研究 > 正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巴西与韩国比较研究(5)

四、结论与启示

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在《独立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一书中提及的“产品的机遇性”对拉美经济有着很大影响,当其与恰当的出口导向机制和经济政策融合默契时,经济成功;而当三大因素之间矛盾激化时,经济出现问题。巴西和韩国在进入现代化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再次验证了这一机理。可以看到,在相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出口与韩国经济形成了良性互动,形成了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促使其较快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然而,出口对巴西经济增长的“数量引擎”作用不足,“质量制擎”效应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述三大因素之间的不适应引发的。上述效应加之巴西的社会结构与政策体系,外需、内需和经济增长之间传导不良,就使得其出现了低增长与波动加大的复合结果,导致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长期胶着于固定区间,“中等收入陷阱”最终由偶然转为必然。

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中世界,较快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韩国属于典型个例,而类似巴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前,如何及早进入高收入阶段也是中国面临的首要目标之一。而本文对巴西和韩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经验与教训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如下启示。

启示一:出口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形成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前提,实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撑,须对产业结构和出口技术含量不断升级。相较于韩国通过市场与政策有机结合确保产业动态升级的模式,巴西出口对初级产品始终有较高依赖度,导致出口对经济增长质量改进的不利影响。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结合国内外资源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出口结构加以调整,降低商品的集中度,规避单一出口结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在条件允许时,更应该通过政策干预,打破初级产品出口的产销循环和利益链条,促进出口结构升级,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启示二:在外向型发展模式下,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最大化出口对经济刺激作用的同时,应建立畅通的“外需-内需”传导机制,从而形成有效的经济联动增长。在开放经济中,外需与内需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二者之间存在有机关联。通过“收入-消费”效应将外需带来的经济增长转化为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扩大外需的积极影响,消除其外部风险有可能带来的弊端。

启示三: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不会自发解决结构性缺陷,应配合以适当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进行纠偏。在经济体系内,出口对经济形成直接推力,通过市场的自由配置就可以促进一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比较优势,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出口也将外部变动导入国内经济中,增强了国民经济对比较优势产品的依赖性,使得一国更易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社会体系内,出口是外生变量,通过传导机制对社会指标产生影响,只能对“发展”形成间接推力,不但无法直接消除或解决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反而有可能激化原有问题。

启示四:规避中等收入阶段矛盾激化,应当适时进行调整与转型。从韩国和巴西的增长实践可以看到,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初期,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保持较高速的增长,但这一持续增长期有限。直至1981年才关闭的良性发展“窗口期”内,巴西并未及时进行换挡升级的适应性调整,而是在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后才被迫转型。转型延迟使巴西错过了70、80年代国际产业大转移带来的有利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韩国,也一直未能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升至发达国家。而今,巴西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出口和增长的不适应,应当结合国际市场环境,适时调整发展模式,以避免矛盾激化造成的经济损耗。

(作者:岳云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史沛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 岳云霞. 拉美外向型发展模式的经济与社会成效研究[J]. 拉丁美洲研究,2009,31(5):23-28.

[2] 齐传钧. 巴西收入分配问题与相关政策评析[J]. 拉丁美洲研究,2014,36(4):27-34.

[3] ECLAC. Statistic Yearbook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R]. Santiago of Chile,December 2015.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等收入陷阱”